论坛风格切换
  • 4783阅读
  • 10回复

假如你是造物主艺术中的机器人世界 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
能量块
150
经验值
50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7-06-13
— 本帖被 幻影FQI 执行提前操作(2007-06-14) —
内容包括变形金刚,机动战士高达(真实系),魔神Z等(超级系)

{FY变形金刚——来自塞伯坦星球的殖民者/FY}
假如你是造物主艺术中的机器人世界 上
假如你是造物主艺术中的机器人世界 中
[img=453,340]http://img.article.pchome.net/game/00/06/83/56//jihe320410726.jpg[/img]
大约四百万年以前,在距离地球所在的银河系非常遥远的一颗行星塞伯特恩(Cybertron)上,由于持续不断的战争耗尽了这颗星球几乎所有的能源,这颗机械星球上一直斗争着的两种机械智慧生命体——民用机器人汽车人(autobot)和军工机器人霸天虎(deceptcons)在同归于尽的死亡威胁面前,不得不开始另寻各自的出路。首先意识到能源短缺危险的汽车人的首领擎天柱(optimus prime)决定带领大部分汽车人踏上了探访茫茫宇宙的艰险之途。但是此举却被得知消息的霸天虎首领威震天(megatron)是做一举消灭宿敌汽车人千载难逢的良机,他阴险地命令手下的霸天虎乘坐飞船暴影号(Nemesis)偷偷地跟踪在汽车人的探险飞船方舟(ark)之后伺机而动。最后,在太阳系的小行星带附近,汽车人发现了一直在偷偷跟踪着他们的霸天虎,一场激烈的战斗在两方宿敌之间爆发。但由于之前为了在小行星带中顺利航行,汽车人使用激光制御装置耗尽了飞船的能量,因此他们在霸天虎强大的火力面前显得毫无防备,最后所有的霸天虎登上了汽车人的飞船方舟与汽车人进行近身肉搏,飞船也失去控制被太阳系某颗蓝色行星的引力场捕获,一头装在了这颗星球的某个火山口上,在剧烈的震荡之中,方舟和其中所有的变形金刚都停止运作……

时间到了四百万年之后的1984年,圣希拉利火山喷发,把方舟内的超级计算机显像屏一号(Teletran One)唤醒,于是显象屏一号根据他扫描到的该星球上的物体对方舟内他触手可及的机器人——霸天虎的闹翻天(Skywarp)进行修复和改造。其他霸天虎在闹翻天醒来之后也一一被修复,他们在威震天的带领下,离开了这里准备建设一个新基地榨取这颗蓝色星球的能源。最后一个离开的霸天虎,红蜘蛛(Starscream)为了表示一下对还躺在地上的老对手们的胜利的嘲弄,发射了一道激光作为永别,却无意中将汽车人的首领擎天柱修复,继而全部汽车人也被改造重生了。

于是汽车人和霸天虎战场转向这颗称做“地球”的行星、电视屏幕里整日热播着两派无休无止的战斗、街头巷尾的到处可以听到“变形金刚,随时变形状”的广告歌曲、玩具店和小货摊上突然出现了许许多多精光锃亮的机器玩偶,小孩子们又多了一个又一个魂牵梦绕的夜晚。

这段经历让走过这段岁月的人多少都有点记忆犹新,作为改革开放之后首批登录中国的境外动画片之一,它让多少人窥见了色彩斑斓的卡通世界,又点燃了多少少年胸中的机器人之梦!即便到了十几年之后的现在,天之业云仍旧依稀记得小时候赖在地上缠着大人买擎天柱的情形,80年代末的家庭多半并不富裕,一个几百块的玩具要花去一个家庭月收入的一半,因而换来的理所当然是一顿狠揍。您可别怪当年年幼的天之业云不够懂事,现在的小孩又何尝没有过缠着大人买模型、电脑、游戏机的时候呢,而且在那个文化产品稀缺的年代,变形金刚真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哪,在当时,怀揣着一个变形金刚入睡几乎是每一个男孩的梦想,甚至所有的机器人玩偶,不管是高达还是百兽王都被不加区分地冠以变形金刚的称号。放眼海外,作为历史上最优秀的商业动画片的它同样拥有着骄人的成绩,这部美日玩具商巨头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联手打造的作品是八十年代全世界范围的经典之作,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商业动画片之一,曾经被全世界一百六十多个国家重复播放了近二十年。它为两个东家TAKARA(タカラ)和HASBRO(孩之宝)都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横向上它在美日欧亚甚至全世界遍地开花,纵向上它的产品线又遍及动画、漫画、模型、电影、游戏各个角落。其主打产品——变形金刚玩偶,自1984年诞生至今的这二十多年历史中,从未中断过新产品的更新,数量上也已达700多种。甚至在鼎盛时期,它的制作商TAKARA宣布世界上平均每30人就有一个人拥有变形金刚。如今,这拥有着20多年历史,承载着无数人激情的变形金刚早已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新动画、新系列不断推出,旧系列一版再版,而且Transformer G1最初的几个版本随着模具的被毁,早已成为了珍惜的收藏品。每年,在美国、欧洲、日本,都有爱好者自发组织的变形金刚博览会,近几年更是随着国际文化交流之风刮及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经济发达地区,自2003年起,我国目前已经成功举办过两届变形金刚年会。而今年,将有更激动人心的消息等待着大家,由梦工厂公司和派拉蒙公司联合制作发行,珍珠港的导演迈克尔·贝(Michael Bay)执导,史蒂芬·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担任制片的真人版电影《变形金刚》(Transformers)将于今年也就是2007年7月4号隆重上映,同时上市的还有PS3、Xbox360、PS2、PSP、NDS、GBA和PC平台的游戏版,这势必又将在这新的一年中掀起变形金刚一番新的热潮,作为Fans中的一员,对此我们心中同样也充满着期待。

但是作为一部主要目的为宣传玩具模型为主的商业动画片,加之东西方文化品味和发行方式上的差异,尽管《变形金刚》创造了一个后人难以逾越的辉煌,但是其设定上的混乱不堪也实在是在所难免。美、日文化观念和商业运作模式上的巨大差异,导致双方在《变形金刚》的剧情、背景、人物、历史等设定上完全地分道扬镳,甚至即使是较小的欧洲和澳洲市场,也因为市场的需要随意更改自己的设定而导致差异的存在。同时,在其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即便是被所有Fans视为正统的美版设定也因为市场和新产品宣传的需要,屡次被改写和推翻,因而究竟何为正统,向来是Fans们费劲唇舌争论不休的话题。而对于笔者这样对其历史感兴趣的撰稿人而言,从这混乱的基本设定和发展轨迹中理清《变形金刚》这二十多年来的发展脉络也同样并非易事,但另一方面,这也可以说是一项极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正如我们前面所述,《变形金刚》诞生于1984年,是美日玩具商巨头TAKARA和HASBRO成功合作的结果。TAKARA(タカラ),日语意为财宝,中文正式名称“特佳丽”,在当时是与TOMY和BANDAI并列的日本三大玩具商巨头之一。日本的机器人模型业从战后的特摄片开始蓬勃发展,到了1984,《变形金刚》诞生之前,早已拥有相当的规模,基本上各个大玩具商都拥有自己的主打机器人玩具系列,比如曾经在销量上一度超越《变形金刚》的隶属于BANDAI公司的《MACHINE ROBO》系列、《超时空要塞MACROSS》系列、《机动战士高达》系列、円谷的《奥特曼》系列等等。TAKARA则拥有两条畅销的产品线——能够变形为日常同尺寸物品比如手枪、收音机、电吹风之类物品的变形机器人系列MICROMAN(1981~1984)和可变成交通工具外带3cm小人偶的变形机器人系列DIACLONE(1980~1984),两个系列在日本本土一直保持着不错的销售业绩,并给TAKARA带来了持续不断的收益,这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嗅觉敏感的美国玩具巨头HASBRO的关注。在1983年的东京玩具展中,HASBRO的代表会见了TAKARA的代表并提议将MICROMAN和DIACLONE这两条产品线融合为一个全新的品牌《变形金刚》(Transformers)以投放美国市场,这项提议也同样吸引了想开拓国际市场的TAKARA公司,两者一拍即合,继而也展开了两家公司长达20多年的成功合作,伟大的变形金刚G1时代(Transformers: Generation 1,1984-1992)宣告开始。双方在双赢的局面下日益亲密,在最初的合作中,TAKARA主要负责产品的制造和日本境内销售工作,而HASBRO则负责大部分的概念、背景和角色设计和负责除日本以外国际市场的宣传和销售工作。
[img=453,340]http://img.article.pchome.net/game/00/06/83/56//jihe320410727.jpg[/img]
[img=452,340]http://img.article.pchome.net/game/00/06/83/56//jihe320410728.jpg[/img]
{FY变形金刚——来自塞伯坦星球的殖民者(2)/FY}
[img=453,340]http://img.article.pchome.net/game/00/06/83/56//jihe320410729.jpg[/img]
为了宣传新的产品系列,HASBRO参照当时流行于日本市场的做法着手对《变形金刚》玩具进行文化概念包装,首先HASBRO带着尝试的心情委托日本的东映动画公司制作了TRANSFORMERS——MORE THAN MEETS THE EYE(国内译名为《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 共三集的广告商业动画片,并于1984年4月在美国各大电视台上付费播出(作为商业广告动画片,不仅不收取版权费,反倒要交广告费用),这三集动画播出后极受欢迎,更增添HASBRO利用包装文化手段将《变形金刚》切入美国市场的信心,因而文化包装工作也随之多方面深入展开。值得一题的是,《变形金刚》后继的故事都是沿着这最初的这三集广告片展开的,这让这三集故事对于《变形金刚》这个后来发展壮大的系列来说有着一股子创世纪的味道,国内译作《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最是贴切不过。而且MORE THAN MEETS THE EYE这句话的原意用来形容《变形金刚》的作品风格也是非常贴切,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在瞬息万变的事物面前目不暇接,文气点的翻译就是“乱花渐能迷人眼”,用来形容顺便可以变化形状,让人眼花缭乱的变形金刚真是合适不过,这句话后来成为了《变形金刚》系列的广告词和相关动画剧集的主题歌,其实就是那句后来响彻中国大街小巷的“变形金刚,随时变形状”的原始版本“TRANSFORMER!MORE THAN MEETS THE EYE!”的中译版。紧接着,在这三集商业广告动画片获得成功之后,HASBRO找来美国著名的漫画公司MARVEL COMICS进行背景设定和漫画系列的发行工作。在三个巨头的合作之下,到了1984年9月,美版漫画版的《变形金刚》——《THE TRANSFORMERS》被隆重推出,来自MARVEL COMICS的漫画作者吉米·肖特(Jim Shooter)和丹尼斯·奥尼尔( Dennis O'Neil,他也是擎天柱美版名字Optimus Prime的命名者)担任背景设定和故事创作,鲍勃·布迪恩斯基(Bob Budiansky)担任角色设计和角色命名工作,这部漫画和随后到来的动画版《变形金刚》几乎并行发行,起初以月刊形式发行,从第四集开始改为二月刊,基本上每期为22页左右,B5纸,四色印刷,总共发行了80集。动画版《变形金刚》(Transformers),简称TF的工作紧随其后,HASBRO聘请了初出茅庐的漫画作者迈特·达拉斯(Matt Dallas)和乔治·亚瑟·布鲁姆(George Arthur Bloam)进行了这一项工作,自1984年秋季开始,陆陆续续播出了十三集,加上之前的三集东映制作的广告宣传片总共十六集,史称《变形金刚》第一季(Transformers SEASON 1)。有意思的是,虽然动画版本和漫画版本的《变形金刚》同期发行,但除了故事主线依旧是汽车人与霸天虎之间的战斗外,其他情节设定可谓截然不同,看来美国鬼子比日本鬼子更早懂得这项动画漫画分开圈钱的门道。较之画风相对粗糙的早期美版漫画,动画版《变形金刚》在产品宣传这一目的上做得显然更为成功,因而FANS们往往把动画版《变形金刚》的剧情视作正统剧情。动画版《变形金刚》在前三集广告片制作留下的狂热风潮和HASBRO巨额广告费用的投入下(商业广告动画片需要支付广告费用)在美国将近一百个电视频道播放,随后立即在全美境内掀起一股变形机器人的热潮,迅速成为最后孩子欢迎的动画系列片,动画版的两位制作者也因此一举成名。在播放了半年以后,《变形金刚》动画片收视率飞速飙升,占美国所有动画系列片收视率的40%之高,HASBRO公司终于可以不用再为其交纳广告费反而可以依靠出售动画片的播放权而获益了。动画版《变形金刚》作为一部商业动画片获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功,这是HASBRO公司当初并没有预想到的,甚至进入1985年以后,动画片反客为主,获得的收益已经成为HASBRO公司TF盈利计划的主要部分(占总盈利的33%),“变形金刚”也成为了HASBRO公司盈利额仅次于“星球大战”系列的产品。

当然,动画的巨大成功自然带动了玩具的畅销,也让HASBRO公司看到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因而与TAKARA公司的第二轮合作也因此顺利进行了下去。为了配合1985年,TAKARA公司的第二批MICROMAN和DIACLONE机器人模型的重新包装和投放美国市场,HASBRO公司又在第一季动画的基础上更换了片头动画制作了第二季49集的动画,也就是《变形金刚》G1发展历史上的第二季(Transformers SEASON 2)。同时,HASBRO又与其他国家的玩具商展开积极合作将《变形金刚》系列产品推销至欧洲、澳洲等海外其他市场,甚至于1985年6月逆输出至日本市场,以《戦え!超ロボット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战斗!超机器人生命体变形金刚)的形式开始在日本正式发售。其实一开始,制作商TAKARA公司还有点舍不得放弃已经相当成熟的MICROMAN和DIACLONE系列产品,但在看过当年的美版动画之后,TAKARA的上层人员立刻意识到自己的产品已经不存在任何发展意义了,立即转投《变形金刚》的怀抱,只是保留了这些机器人在MICROMAN和DIACLONE时期的日版名称。漫画版《变形金刚》也在全世界范围内遍地开花,包括318集由MARVEL COMICS英国分公司制作的英国版(UK)版本漫画,以及连载于日本讲谈社漫画杂志上广告性质漫画,其他国家,比如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也有各自的漫画版本。由于漫画在剧情创作方面相对自由,加之为了配合各个地区《变形金刚》的销售状况,因而在剧情和人物名称方面存在巨大的分歧,这也是造成《变形金刚》背景和故事设定上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一个擎天柱,居然在各地有着不同版本的名称,美版叫做Optimus Prime,日版叫做CONVOY,法语版叫做TRUCK,甚至在澳洲版中汽车人的领导者不是擎天柱而是酷似《超时空要塞MACROSS》中瑞克·卡特骷髅战机的天火。

最初的两年,HASBRO公司都是直接使用TAKARA公司的MICROMAN和DIACLONE系列进行重新包装,在最初版本的《变形金刚》模型玩偶中,一些改头换面自DIACLONE机器人的作品甚至能找到原来留下的痕迹——驾驶舱中留有驾驶员人偶。从1986年开始,也就是两方合作的第三年,双方开始为《变形金刚》进行崭新的设计,TAKARA彻底放弃原有的MICROMAN和DIACLONE系列,全力负责日本地区的市场,HASBRO则继续掌管海外市场。为了在《变形金刚》故事的剧情上进行这两代产品的交接,HASBRO公司投资拍摄了《变形金刚》电影版。这部由HASBRO投资,联合DEG、Marvel Productions Ltd.、Sunbow Productions和日本东映公司联合制作,由派拉蒙影业负责发行,于1986年8月8日公映,片长84分钟的《变形金刚大电影》(Transformers: The Movie)是数量庞大的变形金刚文化产品中不折不扣的精品。也许是TV版的第一、第二季动画制造的狂热煮沸了HASBRO的热情,HASBRO斥资将近四千万美元并聘请了一大票著名演员为片中角色配音其中包括电影界的传奇人物,电影《公民凯恩》的导演奥逊·威尔斯Orson Welles(为片中宇宙大帝配音)。负责过TV版的第一、第二季动画的韩国导演申奈舜(Nelson Shin)担任导演,来自加拿大的华丽金属乐队Kick Axe为其演绎主题曲和插曲。但本片的票房并不理想,本片当年票房只有区区$5,849,647(IMDB数据),远远低于投资额,甚至是当年最差票房记录影片之一,由于宣传工作做得极差以及几乎没有几家影院公映这部作品,很多孩子甚至在影片下市之后还没有听说这部作品的存在。来自主流文化界的评价亦不高,作为和《超时空要塞MACROSS》一起第一批被美国本土化的日本机器人文化作品,尽管孩子们很狂热,但在大众眼里依然认知度很低,另外,本片过于灰暗的风格和最受欢迎的变形金刚擎天柱的死亡让很多家长觉得小孩子的内心可能难以承受,过于糟糕的广告宣传也让本片的受众群——小孩子们根本不知道本片的存在。种种原因造成了本片票房的惨败,但其实本片确实是精良之作,它的画面可以做吸取了第一、第二季动画的精华,加之配音阵容也空前庞大,除了擎天柱的死之外,其他部分都受到了Fans的一致好评,所以在本片公映结束发行录影带版本之后,Fans数量一致在增加之中,很有一股子Cult电影的味道。甚至在2005年,被IGN网站票选为25部最佳动画电影之一,SONY/BMG音乐娱乐公司又在2006年11月将其进行数码修复后发售了20周年特别纪念版,算是对这部票房毒药进行了商业上的承认。
[img=453,340]http://img.article.pchome.net/game/00/06/83/56//jihe320410730.jpg[/img]
[img=500,252]http://img.article.pchome.net/game/00/06/83/56//jihe320410731.jpg[/img]
{FY变形金刚——来自塞伯坦星球的殖民者(3)/FY}
[img=277,340]http://img.article.pchome.net/game/00/06/83/56//jihe320410733.jpg[/img]
《变形金刚大电影》的剧情其实现在看来无甚出彩之处,其实它主要还是一部商业广告片,其作用就是宣传即将登场的变形金刚新系列产品。故事发生在第二集动画故事的20年之后,剧情上主要交代了擎天柱(为了让补天士登场硬生生被弄死,可真够毒的)的死和威震天被宇宙大帝改造成惊破天,汽车人和霸天虎改朝换代这一历史过程(其实就是赚够了老玩具的钱要换新系列了,但新系列后来一直没有达到第一代变形金刚的人气)。尽管剧情无聊,但对于《变形金刚》的故事来说,毕竟是一段重要的历史,对于后来第三季动画剧情有着明显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由于国内只引进了98集TV版动画,并没有引进这部作品,所以很多人都不明白为啥汽车人和霸天虎的首领突然就被换成了补天士和惊破天。擎天柱的死也让HASBRO被Fans所诟病,因此在随后到来的欧洲版和日本版的最后做了补救,打上了“擎天柱即将回来”这样的标语。日本版由于晚播映了一年,所以为了弥补空档期,有发行了一部OVA作品《混乱都市》(Scramble City),交待了电影版中来不及交待的其他一些第一代变形金刚的下落,这部片子发行量很小,现在很难再找得到。

紧接着电影版做的铺垫, 第三季动画也随即登场。可能是在电影版上亏了钱,这一季动画被削减了投资,画面较之前两季有着明显的退步,但前5集《五面怪》例外,因为这5集动画使用了制作电影相同的团队,而且这五集揭示了变形金刚和宇宙大帝的来龙去脉,赋予了《变形金刚》完整和深邃的世界观。第三季动画共30集,后来的25集虽然在画面上要逊色与前两季动画,但是在剧本的内涵和深度上则不遑多让,很明显地越来越接近日式TV卡通片“画面缩水剧情补”的制作方式,这也许是因为通过电影版的制作,留下了不少日方动画制作人员。但这也带来了另外一些Fans的不满,因为第三季动画后期的情节慢慢地脱离了原美国文化体系的自由精神而逐渐接近日本文化体系的武道精神。《变形金刚》第三季动画剧情在最后两集的《擎天柱复活》中达到高潮,以兑现了《变形金刚大电影》最后的承诺,于1987年3月2-3日结束播映。日本方面在第三季的引进上面采取了将其独立为一个系列的做法,并将其命名为《变形金刚2010》(戦え!超ロボット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2010),剧情交待上基于电影版《变形金刚》的领袖更替之后,将剧情年代以较大的时间跨度引入到2010年的地球。日本第三季动画比美版增加了两个总集篇——《丹尼尔的冒险》(ダニエルの冒險)和正义的死斗(正義の死闘),于1986年11月14日首映,截止于1987年6月25日。

其实从第三季结束开始,G1时代的变形金刚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原因么,其实很容易理解——1987年1月,任天堂的红白机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家用电器展览会上展出,并引起轰动,随后迅速占领美国玩具市场。截止至1993年,任天堂总共在海外市场卖出了红白机3741万台,而这段时间,正是G1时代的变形金刚销售业绩逐渐下滑并逐渐退出美国市场的时间。在任天堂红白机强大的攻势面前,美版《变形金刚》的第四季动画只制作了短短的三集就匆匆收场,用以配合头领战士 (HEAD MASTER),目标战士 (TARGET MASTER),克隆部队 (CLONES)这三个新系列玩具的发售,并于1987年11月9~11日放映,由于其剧情独立于前三季的情节,因此有把这三集动画视做《变形金刚》剧情体系的独立分支而排除在主流之外的看法,为了与后来日本制作的《头领战士》相区别,将之称作《再生》(The Rebirth)。自此之后,G1版本的变形金刚在美国慢慢的走向了非主流玩具之路。但是,另一方面,在日本、欧洲和加拿大市场则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特别是在日本市场,在TAKARA公司向HASBRO公司购买了动画的制作版权之后,便独自展开了新的动画系列的创作,并再一次与东映公司合作,制作了第一部纯日本变形金刚动画——《头领战士》(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ヘッドマスターズ)系列。当然,其目的也是为了推销自己的新产品,特别是头领战士系列,另外TAKARA还加入了一些本公司以前的玩具形象,比如飞车队之类,,组成了一个新的变形金刚世界。但是日本化的变形金刚也带来了日本动画制作的弊端,而且投资力度明显不足,《头领战士》系列动画片由于采用了日式卡通电视动画惯用的大量采用静态画面的批量制作手法,让原作充满动感的画面风格丧失殆尽,而且登场人物单一,世界观日本化严重,让《变形金刚》原有的Fans一时间无法适应,这个问题后来在此系列被上海电视台以《变形金刚之头领战士》为名引入国内的时候同样发生,抱怨声此起彼伏。但好在,本作多少保留了原作的神韵,而且剧情上也有所接续,作为系列的须作,可以说是不过不失。对于此系列的玩具,天之业云只记得一个字——贵!当时上海华联商厦的玩具柜台有头领战士的主角、汽车人第三代首领,就是可以成变形成宇宙飞船的头领战士博文的模型出售,有3岁小孩那么高,价格是——4xxx元—_—b。

1988年,TAKARA公司又与东映公司合作,参照美版漫画人物形象推出了第二部《变形金刚》日本动画——《超神战士部队》(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超神マスターフォース),主要是为了配合当年新生产的能量战士 (POWER MASTER)和隐者战士 (PRETEND)发售。能量战士和隐者战士有点类似于我们之前所说的Cyborg设定,是一种半人半机械的设定,其中能量战士是机械外壳包裹有机生命体而隐者战士则是人或者动物的体内隐藏着变形机械人。其实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是Cyborg风头正劲的时期,日本动画电影史上的Cyborg巨作《攻壳机动队》也是诞生于这一时期,所以也很容易理解为何在这个时间段会出现如此古怪的变形金刚设定了。剧情方面则主要是参照美版漫画的剧情,描述这些从四百万年以前就来到地球的变形金刚,已经进化成为和人类一样的模样,另外在星云星人的帮助下,另外一批变形金刚则进化为依靠有机体提供能量的能量战士,汽车人首领则是被改造成能量战士的超能擎天柱——ZILLA(美日版设定细节稍有不同)。从这一部作品开始,日本制作的变形金刚已经开始背离了早期作品的风格,开始走向了自己的风格发展路线(也可以说是糟蹋东西路线)。

1989年,第三部日本版《变形金刚》——《战斗吧!超级机器人生命体 变形金刚 V(胜利)》(戦え!超ロボット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V(ビクトリー))诞生(名字可真够长的—_—b)。本作中出现了很多乱七八糟的新变形金刚,比如能从胸甲变成武器的胸甲部队(BREAST FORCE),能变成机器人脸部的智能战士(BRAIN MASTER) ,能两两合二为一的多重战队(MULTIPLE TEAM)等等,剧情方面虽然依然是两派之间为了能量争夺而展开的战争为主题,但结局居然是双方握手言和以和平的方式告终,这种东方文化式的处理也是《变形金刚》历史上的第一次。获许是本作日本化的风格在日本赢得了更多的人气,本作居然是《变形金刚》系列中最受日本人欢迎的一作,但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了美式风格的《变形金刚》的人来说,却是实在难以接受的一作。

美国市场上,这一年已经颓势尽现,动画版已经不再投入制作,文化包装基本依靠漫画版,市面上也只有隐者战士 (PRETEND)和微型战士 (MICRO MASTER)出售了。漫画剧情开始走向混乱,后期故事几乎都是隐者战士的天下,连钢索,爵士,大黄蜂,甚至红蜘蛛等老角色都被改造成了隐者战士,霸天虎最后的首领居然是一个日本鬼武者之类的玩艺儿,最后汽车人在不知道怎么又复活的擎天柱的带领下稀里胡涂的胜利了。早期的优秀作品被糟蹋成一个Cyborg大战式的产品,这种乱七八糟的剧情更加加速了变形金刚G1时代的终结。到了1990年,HASBRO居然脑子坏掉出品了根本不能变形的“变形金刚”,并起名叫做动态战士(ACTION MASTER其实也就关节能动一动),这种动态战士广受恶评,大多数Fans拒绝承认它也是变形金刚,这是G1时代在美国销售的最后一批变形金刚,一直销售到1992年G1时代的终结为止。日本方面TAKARA这一年则主要是在推销微型战士 (MICRO MASTER)系列,并联合コロムビア公司(哥伦比亚日本分公司)联合出品了一作OVA——《变形金刚之微型地带》(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Zゾーン)。但由于当时变形金刚已经越来越没有影响力,所以这部原本计划拍摄两集的OVA动画片只拍摄了一集就宣告结束了。剧情么,霸天虎都不存在了,汽车人的对手变成了BIORANGER,至于我们在之前就已经熟悉的美式风格,已经早已不见了踪影……,日本本土的《变形金刚》影响力自1990年开始也已经开始日渐式微。

反倒是欧洲和加拿大市场在1991年开始抬头,1991年至1993年之间,尽管这些国家的玩具商失去了来自他们美、日合作者在动画、漫画和新产品开发方面的支持,但都各自开发的属于自己的后继品种。特别是1992年至1993之间,欧洲的玩具商独立开发了后来被称值为G1.5代(Generation 1.5)的产品,这些拥有发亮的眼睛和蜡笔色彩的机器人系列被命名为汽车人的涡轮战士和霸天虎的锻造战士系列,随着变形金刚G1商标的到期,欧洲的商人为它们设计了G2标志,这批变形金刚后来被美国HASBRO改头换面之后在1994年以G2的包装投放市场,所以可以说它们在G1和G2时代之间起了一个很好的衔接作用。
[img=453,340]http://img.article.pchome.net/game/00/06/83/56//jihe320410734.jpg[/img]
[img=453,340]http://img.article.pchome.net/game/00/06/83/56//jihe320410735.jpg[/img]
{FY变形金刚——来自塞伯坦星球的殖民者(4)/FY}
[img=453,340]http://img.article.pchome.net/game/00/06/83/56//jihe320410736.jpg[/img]
至1992年,眼见《变形金刚》已经无利可图,TAKARA和HASBRO分别中止了《变形金刚》在美、日两地的销售,伟大的变形金刚G1时代在其发源地美国和日本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同时成为后继作品再也难以企及的高峰。随着HASBRO销毁了几乎所有的玩具生产模具,使得这一时代的玩具成为了绝无仅有的珍品。

但看到欧洲市场仍凭着《变形金刚》有利可图,依然不甘愿死心的HASBRO又开始打算卷土重来。1992年末,HASBRO开始联合TAKARA并计划推出变形金刚的新一代产品,依然是HASBRO负责销售而TAKARA负责大部分的制造工作,为了和之前已经销售势头已经颓败的G1版变形金刚相区别,或者说是为了向自己的股东和顾客表征一下对于这个新系列的信心,甚至也许只是为了宣传上的醒目,这一代的变形金刚获得了新的名字——TRANSFORMERS GENERATION 2(1992~1995),简称G2,就是变形金刚第二代的意思。G2版变形金刚的商标和Logo被重新设计,汽车人与霸天虎的标志则沿用了欧洲玩具商在过渡时期的创意,在包装上欧美两地也达成一致。但G2时代的变形金刚可以说只是做了一次失败地尝试,特别是在变形金刚风潮已经过去的美国本土,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玩具和动画都是新瓶装旧酒,玩具方面,并没有设计新的角色生产过新的模具,只是更换了84版和85版老变形金刚的涂装、抛光,武器以及小附件。不过新技术的运用确实也为这些老版变形金刚带来了一丝新意,这回远程武器真的可以发射了,近程武器则可以发光,一些机器人可以声控,甚至有些机器人会根据温度和遇水自动改变外壳的颜色。由于校园枪击案越来越受到舆论的关注,这一版的威震天不得不从一把手枪变成了一辆绿色的坦克,而擎天柱则变身成了一辆导弹发射车或一辆油罐车(第二季擎天柱发售过两个版本,只能怪大哥人气实在太高),而且机器人形态甚至耍起了大刀。欧洲方面,由于变形金刚一直较美国本土受欢迎,所以也确确实实地做了一些更新换代的工作,欧洲的玩具商在G1.5时代的涡轮战士和锻造战士的基础上又开发了三款新的玩具,这类玩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机器人的武器都来自于机器形态时自身的某种部品。比如说,能从车辆或飞机的后背箱变成小型战斗基地的背包战士、能从汽车的保险杠,尾冀,排气管变成小型喷水枪的水枪战士以及从汽车的发动机变成枪的引擎战士。其中,除了引擎战士之外,另外两种玩具都能真实的发射武器,美版的可发射武器变形金刚的创意其实是借鉴了欧洲。这些欧版变形金刚在1994年左右,在HASBRO经过取舍和变换涂装之后又被投放到美国市场。日本则无甚动静,主要是把美版G2变形金刚重新包装后有TAKARA负责在日本境内销售。在文化包装方面,G2变形金刚的动画片简直就是偷工减料之作,根本就是把以前播放过的98集老动画片加上CG动画片头和更换了G2变形金刚的新标志后弄出来个所谓的G2动画。反倒是MARVEL出版的漫画挑了大梁,漫画版和动画版完全是两码事,故事相当出彩,甚至为了与邪恶的第三方势力JHIAXUS,汽车人和霸天虎居然走到了一起,总算是给不那么出彩的G2时代留下了一丝可以回味的东西。基本上,变形金刚的G2时代没有给人留下什么好的印象,特别是因为使用了廉价材料导致品质下降以至于G2时代的变形金刚非常容易破损,所以对于收藏家来说,也远远没有G1版有收藏价值,新瓶装旧酒的制作方式根本就提不起早就对变形金刚失去兴趣的孩子们的购买欲望。因此,G2时代坚持了不到3年就被HASBRO废弃了,很多在销售计划上的玩具甚至根本就没有在市场上露过面。

随着G2时代的终结,HASBRO不得不考虑在变形金刚的未来之路上更换一下思路,于是1995年开始,变形金刚跨入了它的第三个时代——猛兽战争时代(Beast Wars/Machines :1995-2001)。1995年的美国市场上,G2版本的变形金刚早已经完全卖不动了,加上受到了早年可以变为机械造型的一部分受欢迎的变形金刚(比如恐龙战队)的启发,HASBRO联合TAKARA推出了可以变形成真实动物外观的变形金刚玩具,这批称之为猛兽战士的变形金刚相当地受欢迎,于是将变形金刚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光怪陆离的三段式变形金刚时代。不过考虑到擎天柱和威震天巨大的人气,HASBRO原本想依旧沿用这两个金刚1984年以来的旧造型,但是很显然,他们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并没有坚持住自己原来的立场,擎天柱变成了一只大猩猩而威震天则变成了一只霸王龙。在玩具设计上,这一代的变形金刚又加入了许多新的想法,大多数变形金刚可以在动物,汽车/飞机,和机器人形态之间进行三段式变形,而且有些变形金刚可以拨动隐藏在头部或者尾巴中的开关后进行自动变形,其他诸如弹射式武器、发光的眼睛之类G2时代留下的特质也被一一保留。由于猛兽战士打开了早已滞销的市场让HASBRO有利可图,因而也开始对这一代变形金刚的文化包装开始进行较大手笔的投资,比较值得称赞的是猛兽战争时代的动画系列片,这批动画片HASBRO委托了加拿大的高科技互动动画公司(Mainframe Entertainment)进行制作,片长52集,其中第一季26集,第二季13集,第三季13集。当然,要为全体变形金刚一夜之间全部变成了野兽编一个说得通的理由确实不是那么容易,所以现在看来《变形金刚之猛兽战争篇》的故事实在是有点牵强……。国内曾经引进过这部动画,将三季动画整合成52集并改名为《超能勇士》,只是很可惜,几乎没有多少人还能认得出那还是变形金刚—_—b。不过这些动画片的画面素质相当高,而且是全3DCG动画,所以非常地受欢迎,也顺势带动了猛兽战士玩具的销售狂潮。但是,尽管这些可以变形成动物的猛兽战士在市场上受欢迎,也培养了一些新生代变形金刚玩家和属于自己的一些Fans,但是却在诞生的一刻起,就一直受到来自熟悉变形金刚过去历史老玩家们的抨击,因此这一代变形金刚的历史地位一直是存在着质疑和富有争议的。两派玩家各执一词,革新和保守的呼声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也许是为了对这种回归本原的呼声做个回应,自2000年开始,变形金刚的制造商——日本的TAKARA开始制造老玩家们熟悉的和老版变形金刚一样的可以变形成交通工具的变形金刚。这批复古风格的变形金刚被HASBRO在2001年至2002年之间以《变形金刚之超凡的机械体》(Robots in Disguise)为名引入美国市场,以满足那些对于老版变心金刚依然存在怀念的那部分玩家,而期望将之打造成变形金刚系列的另一条发展方向。但Fans的口味和大众之间显然存在着差距,这批变形金刚的市场反响不过尔尔,很快在掀起几个不大的波澜之后就销声匿迹了。

2003年则是微型战士(MINICONS)的天下,这要归功于TAKARA公司拍脑袋瓜想出来的天才构思——一种微型机器人,可以与自己的主人——大型变形金刚产生互动。这些大型变形金刚身上留有联动开关,这些开关只有与特定的微型机器人联动时候才能触发,联动效果往往是变形金刚摆个POSE或者说一句很酷的话—_—b。当然,最受欢迎的擎天柱自然也要大做文章,不但可以变形成最受欢迎的卡车形态,而且当卡车变形成为机器人的时候,拖车将会自动展开成为一个具有光音效果,并且以飞弹、火箭和炮台作为武器的“MINICONS ”的超级基地!更不可思议的是,该基地还可以与擎天柱组合形成“超级擎天柱”,并且在其中自动变换成“超级擎天柱”的腿部!当这两部分组合在一起时,“超级擎天柱”——至今为止最大最酷的超级机器人之一——也就产生了(当然,价格方面也很超级^_^)!文化包装方面,TAKARA投资制作了52集动画片《变形金刚之超级战舰》(TRANSFORMERS ARMADA)于2002年底在美国放映。但有意思的是,虽然本片纯粹是日本制造,并充满日式机器人卡通风格,但却先在美国放映,一个月以后的2003年1月才开始以《战斗吧!超机械生命体——微米传说》(超ロボット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マイクロン伝説)在日本放映。但是动画版名不副实,或许是为了赶进度和低成本,动画版TRANSFORMERS ARMADA画质相当粗糙甚至是出错,更令人不可接受的是,该系列为了在变形金刚长达四百万年的历史中硬生生加入原来没有存在过的微型战士而颠覆了原有的历史设定,以至于这部作品被金刚迷们视作发生在另外一个平行世界的另外一个变形金刚的故事,作为一个依附于玩具而生的商业动画片,我们不得不在这里再次哀叹一下它那被随意颠覆的命运。不过相比较之下,这一代的漫画却相当地出彩,因为HASBRO更换了漫画版的制作公司,而与加拿大的DreamWave合作推出了《变形金刚之超级战舰》的漫画版,这间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的漫画公司中间有着很多与变形金刚一起长大的华裔年轻人,因而这部漫画可以说是寄托了真正的金刚迷们的梦想,他们不仅绘制了这一代的ARMADA漫画甚至为老变形金刚重新绘制新版漫画,清晰艳丽的画风和原本传统色彩单调线条粗糙故事漏洞百出的老版本漫画简直就是两重天地!
[img=453,340]http://img.article.pchome.net/game/00/06/83/56//jihe320410737.jpg[/img]
[img=453,340]http://img.article.pchome.net/game/00/06/83/56//jihe320410738.jpg[/img]
{FY变形金刚——来自塞伯坦星球的殖民者(5)/FY}
[img=228,340]http://img.article.pchome.net/game/00/06/83/56//jihe320410739.jpg[/img]
2004年作为变形金刚的20周岁生日,HASBRO和TAKARA自然要逮住机会大做文章。这一年最赞的作品,要数变形金刚的20周年纪念作品,采用最新卡通渲染技术的变形金刚最新动画——《变形金刚之超级合体了》(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スーパーリンク/Energon)了。当然,其目的还是为了推销新版变形金刚——超级合体(Superlink)系列,这系列的变形金刚拥有变形金刚之神——普莱姆斯神赋予的超能力,能够与能量火种(Powerlinx)融合,大幅度增强战斗能力。说是这么说,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依旧是在使用ARMADA时代就用老的合体概念,只是把微型机器人换成了一个塑料小标志(还偷工减料了)而已,合体结果依然是摆个Pose说句话而已—_—b。但实际上,真正造成市场狂热的,并不是这类唧唧歪歪的新机器人,而是彻底复古的变形金刚20周年纪念版系列,这批变形金刚不禁完全秉承G1时代的复古造型,而且制作精良可以说是历代之冠,但是价格也很吓人。这批20周年纪念版国内也有部分流入市场,当时天之业云记得自己兴冲冲地跑到商场去看期待已久的20周年纪念版擎天柱,一看到价格当场血溅五步——1680大洋—_—b,拖车还要另买,只能怪自己赚钱太少。动画方面,这次反倒是日本版早放映了一个月,然后才改名叫做《变形金刚之超能量体》(Transformers:Energon)在2004年2月开始在美国Cartoonnetwork频道首映,名字中的Superlink其实拥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新种变形金刚的一种新组合方式,另一层则是包含了人类和变形金刚之间的一种亲密无间的合作,一种超越种族的关系的涵义,在焕然一新的画面上增加了作品的内涵。

2005年的重头戏是16集3DCG动画片《变形金刚:银河之力》(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ギャラクシーフォース/ Transformers Cybertron),故事描述了巨大的危机威胁着变形金刚的故乡——赛博特恩星球,金刚们只有找到一种叫“Planet Force 行星之力”的东西才可以拯救自己的故乡。一位穿越时空来到擎天柱面前的古代机器人战士——引天者告诉变形金刚们,“行星之力”被分成四分被藏在宇宙的四个星球上面,另外霸天虎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则打起了自己的坏主意,打算和汽车人争夺这个威力强大的远古神器去争夺宇宙的霸权,于是故事就此展开。这一季的动画只能说是不过不失,玩具方面也无甚出彩,银河之力的每个玩具都有一个(Cyberkey数字钥匙)其实就是一个可以启动金刚身上某个开关的圆形钥匙,开动后金刚会摆个Pose或者说句话(又是一锅冷饭),所以其实没啥意义。这一代的擎天柱可以用空前繁荣来形容—_—b,四个星球一家一个,正好凑成一圈麻将。不过值得提一下的是,这一代的金刚玩具中,变形金刚之神——普莱姆斯神第一次作为玩具登场,造型非常酷。

终于,世纪之钟走到了我们这会儿的2007年,修整一年的变形金刚们蓄势待发,因为受到万众期待的变形金刚真人电影版就要在这一年的7月4号登场了,真是生逢七月四日啊!这项伟大的工作是梦工厂、派拉蒙、孩之宝合作的结晶,网上已经有宣传片花和人物形象设定流出,以现有的资料看,金刚造型不仅前卫而且机械构造亦是空前复杂,加之场面火爆、动感十足,实在是非常值得期待。当然,对于一部还没有上映的作品,天之业云不敢在这里多费唇舌,以免让大家产生先入为主的概念,不如和所有的金刚迷一起期待这份献给所有变形金刚迷的饕餮大餐。

作为一部作品涵盖玩具、动画、漫画、电影,并受到全世界孩子欢迎,又拥有20多年历史的经典之作,自然也逃脱不了被嗅到商机的游戏商改编成游戏的命运。实际上,变形金刚题材游戏,一直以来也同样是变形金刚为数众多的文化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变形金刚题材游戏,可以追溯到1985年,也就是变形金刚诞生的第二个年头,由海洋软件公司(Ocean Software Ltd.)制作的ZX_Spectrum和Commodore 64(分别是在80年代初在欧洲和北美流行的家用计算机)平台游戏,在所有的变形金刚题材游戏中,评价中等偏上。次年,也就是1986年,Activision又在Commodore 64平台上推出了一款动作角色扮演游戏——《变形金刚:拯救地球之战》(Transformers: The Battle to Save the Earth),剧情则主要基于G1时代的第一、第二季动画剧情。紧接着,随着任天堂红白机的流行,TAKARA随大势在1986年底在红白机平台上推出了《变形金刚:擎天柱之谜》(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コンボイの謎),这款游戏只发售过日版,是一款操纵擎天柱亲密战友通天晓的射击游戏,但这款游戏销量并不怎么出彩,显然是被1986年《勇者斗恶龙》所引发的RPG狂潮所淹没了。对于早年的游戏市场,变形金刚的版权持有者HASBRO其实一直在冷眼旁观,在早期,或许不打算在这些蝇头小利上面多做计较,因而一直是以较为低廉的授权费用授予游戏公司开发变形金刚题材游戏的权利。但是事情到了20世纪末则已经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游戏在盈利和文化影响力方面早已成长为拥有挑战电影实力的新文化产品,HASBRO自然也不会放过这样一种即可以盈利又可以扩大自己影响力且时髦的玩意儿。因此,自1997年底开始,一场横跨所有游戏平台的变形金刚游戏计划应运而生。这一年HASBRO所推销的玩具是猛兽战士系列,因而作为文化包装之一的游戏,自然也选择了这个题材。从1997年12月的PS版开始,紧接着是1998年3月的PC/MAC版,最后则是1998年的GBC版等等,《变形金刚:猛兽之战》(Beast Wars)这款ARPG游戏推出了好几个版本。游戏内容基于《猛兽战争系列》(Beast Wars)TV动画片的剧情,可以自由选择两个阵营,且每个阵营都有四个角色可以选择,随着游戏的深入,也有隐藏角色出现。但与HASBRO勃勃野心相比,其游戏开发实力实在不敢恭维,游戏受到了变形金刚迷和游戏评论界几乎一致的批评,不仅仅是因为那充满马赛克和贴图粗糙的低劣画质,而且应为它那恶劣的操作感和异样怪调的配音,所以这款游戏在变形金刚游戏中评价只获得了一个中下等的评价。PC版因为支持8人联网对战情况要好一点,但也没有拉动这款游戏的销量太多。吸取教训,接下来的一部变形金刚游戏则交给了TARAKA,这部1999年(日版)、2000年(美版)间发售的游戏,是一款变形金刚格斗游戏,名为《变形金刚:金属变形兽大战》(Transformers: Beast Wars Transmetals)。这款游戏最大的特点是,处于补充能量的需要,对战时候金刚们不得不在两种形态之间切换,有点类似与差不多同一时期的另一款对战游戏《野性咆哮》,另外,鉴于上一作在配音方面的教训,本作使用了卡通动画的原班人马,这些都让这一作变形金刚游戏远比HASBRO制作的上一作来的畅销。在已发售的变形金刚游戏中,距离我们最近的要算2004年Atari在PS2平台上发售的变形金刚第一人称射击游戏,这款游戏名字非常返璞归真——仅仅就是《变形金刚》(Transformers),但故事并非基于正统变形金刚而是基于这一年的动画《变形金刚之超级战舰》(Transformers: Armada),所以是剧情怪异的另类作品。Armada系列虽然被铁杆粉丝所鄙视,但是在市场上却相当地受欢迎,因而这款游戏销量非常好,简直可以用供不应求来形容,甚至被GameStop网站评为最想买到的PS2游戏之一而且价格也被炒到了天价,加上游戏品质非常高,所以无论对于Fans还是普通玩家,都是毋庸置疑的史上最佳变形金刚游戏,尽管超越他那些销量上半死不活的前辈们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啊。

随着2007年变形金刚真人电影版的公映,由Activision所规划的变形金刚游戏多平台计划也就即将展开,届时将发售PS3、Xbox360、PS2、PSP、NDS、GBA和PC等多个平台版本的游戏,简直让人目不暇接。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与真人电影版一起到来的视觉盛宴吧!

变形金刚是我国人民的老朋友,伴随着包括笔者在内的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初代变形金刚即G1时代的变形金刚在1987年之初由上海电视台将整个G1时代的四季动画融合成一个完整的98集故事之后引入国内,并启用大家非常熟悉的老一辈配音演员雷长喜、杨文元、战车等进行配音。在全国各地播放后,曾经风靡神州大地。另一方面,玩具销售策略同样非常成功,HASBRO授权广州白云山玩具厂制造,鹏利公司负责销售的这批变形金刚玩具当时简直就是每一个孩子心中的梦想。变形金刚也是国内几乎所有萝卜控(robocon机器人文化爱好者)的启蒙者,正是通过它,我们才开始去尝试了解、学习和爱上来自日本的庞大的、拥有悠久历史的两足机器人文化(其实对于所有非日本地区,包括欧美都是如此),它的意义,也并非仅仅止于一部动画几个模型,而是作为我们这代人热血青春的回忆深深的烙在了我们的记忆之中,这也正是笔者愿意在这里花如此多的篇幅介绍它的来龙去脉的原因。
[img=237,340]http://img.article.pchome.net/game/00/06/83/56//jihe320410740.jpg[/img]
[img=500,760]http://img.article.pchome.net/game/00/06/83/56//renlei11111112.jpg[/img]
{FY赤色彗星、白色流星——日式动漫中的机甲世界/FY}
[img=438,600]http://img.article.pchome.net/game/00/06/83/56//renlei11111113.jpg[/img]
我们在上文中说到过,《变形金刚》从一个小小的系列玩具成长为二十多年来经久不衰、横跨各个文化领域的庞大家族实际上是日本成功的向全世界辐射自己的两足机器人文化的结果,与其同时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还有同样拥有极高人气的《太空堡垒》系列(由于篇幅所限,加之这部作品和机器人的关系没有《变形金刚》系列那样高,所以对于它的探讨我们这里只能从略了)。日本的两足机器人文化源远流长,无论是《变形金刚》还是《太空堡垒》系列,虽然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非凡的影响力,但是在日本本土,他们都只能甘居陪席而并非是机器人文化潮流的弄潮者,不过确实,很多人确实是从这两个系列才开始了解日本的两足机器人文化并深深地爱上了它,因此他俩也功不可没。两足机器人文化成功文化输出的结果是让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机器人题材电视动画片,商业漫画和机器人题材游戏都带有浓浓的日式机器人文化痕迹,因此如果能够理清日本的两足机器人的文化脉络也就几乎把握住了住了这些机器人题材商业文化作品的特征,而这些商业性质的机器人文化作品也是庞大的机器人文化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说到这里,读者们也许要问,这些机器人商业文化作品,和我们之前所说的来自于文学和电影的机器人文化有区别吗?我们在进入日式两足机器人文化的探讨之前,首先要解决的是这个问题。两者的区别源起于两者受众面的不同,由于诸如机器人题材电视动画片,商业漫画和机器人题材游戏之类的机器人商业文化作品,其受众面往往要比科幻文学和电影的受众面的年龄要低一点,而且对于商业文化作品,观众的心态往往是娱乐和消遣,也就是说欣赏角度也有所不同,因此,机器人商业文化作品往往刻意回避了来自文学和电影的机器人文化所包含的一些沉重的东西,比如对于人性和人机区别的思考等等。其中,游戏和文学分别是两个极端,特性最为鲜明,而漫画和电影的态度则暧昧一点,有些作品两者都沾一点边。我们之前的两个篇章在介绍电影、科幻文学中的机器人概念中说过,在这些作品中,有一条几乎贯穿于所有作品的关键线索,那就是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而且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牵涉到人对于自身和世界的看法等哲学命题,所以这是一条相当沉重的线索,甚至从人与异己关系的角度,动摇文艺复兴以来所崇尚的现代性的以人为尊的人文主义(humanism又称“人类中心主义”)核心,继而实现了从现代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这一思想变革,进而又影响到每一个人自己的生活。不过呢,以娱乐功用为主的机器人商业文化作品则刻意回避了这个沉重的话题,对其做了轻松化的处理,毕竟这些都是拿来消遣的。处理的方式,往往有两个,一个是彻底赋予机器人思考的能力,令其除了身体构造是机器以外,和一个人类根本没有区别,另一个则是彻底剥夺机器人的思考能力,这里所谓的机器人基本上都是人类操纵的巨大传动装置,严格意义上其实不能说是机器人,应该说是人形机甲。两种机器人在日本机器人文化中都拥有各自的支持者,相关作品也都不少,但后一种方向是主流。或许是因为二战中两颗原子弹在日本人心中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痕,日本人对于难以驾驭的科技一直持有恐惧心理,所以一旦作品中出现拥有巨大战斗能力的机器人,往往都是彻底为人所控制的机甲型(当然,异类分子也是存在的,但想想EVA中拥有略微智能的机器人暴走的场面被渲染得无比恐怖就能理解这种源自日本人内心的深深恐惧),而彻底赋予智能的机器人,则往往被设计成居家型机器人,或者是人类的朋友,比如多啦A梦、洛克人中的机器人小男孩之类,少有的几个又拥有巨大的战斗力又被彻底赋予智能的机器人,比如《最终兵器彼女》中的千濑其故事又多半是凄凄惨惨,充满着沉重的味道。不过或许你要和我提阿童木,其实这部作品例外,呵呵,因为他诞生于日本机器人文化尚未确定风格的史前时期,尽管作品非常经典,但显然,这类机器人在后来的发展中并没有成为主流。所以鉴于篇幅所限和突出日式两足机器人文化的主要特点,我们这里就选择日式机器人文化中的主流——机甲文化进行探讨,至于其他机器人,只能说有机会的话另作讨论了。


发帖
3812
能量块
130
经验值
79301
贡献值
89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6-13
我亲娘,这么长~
坐沙发慢慢看~

http://shop.paipai.com/383464811
http://shop33128664.taobao.com/
让头发飘起来的地方~
离线youngdragon

发帖
6412
能量块
1846865500
经验值
120988
贡献值
5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6-13
好长啊,看着密布小字的屏幕直发晕
离线卡车王

发帖
2613
能量块
840
经验值
56781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6-13
原生火种就能发这么长的帖子,值得老水王汗颜。
顶●█〓██▄▄▄▄▄▄ ●●●●●●→顶
▄▅██████▅▄▃▂
██████████████
◥⊙▲⊙▲⊙▲⊙▲⊙▲⊙▲◤
离线救护车MM

发帖
1671
能量块
25216
经验值
51949
贡献值
102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6-13
这个可是LZ原创?
某车的TF漫画BLOG:http://blog.sina.com.cn/ratchet120

离线youngdragon

发帖
6412
能量块
1846865500
经验值
120988
贡献值
5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6-13
引用第4楼救护车MM于2007-06-13 11:17发表的  :
这个可是LZ原创?


MS不是……忍着头晕看了一些,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离线幻影FQI

发帖
12144
能量块
1891772
经验值
276931
贡献值
135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6-13
十有八九是转贴,如果是转贴,请标注转贴二字.
我隐藏在敌人中的某一处……
离线eshen_866

发帖
839
能量块
128
经验值
17685
贡献值
461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06-13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离线张华文

发帖
851
能量块
429
经验值
18722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7-06-13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离线killjapan
发帖
48
能量块
9
经验值
1040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7-06-14
楼主的帖子证明了一件事
好的排版是成为精华帖子的一半- -

发帖
2070
能量块
59150
经验值
41269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7-06-14
妈妈呀,我先滴眼药水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