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27709阅读
  • 43回复

G1所有地球形态的飞机的真实版(资料修正加图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知风草

发帖
2571
能量块
1440
经验值
80374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8-06-22
天火=VF-1战斗机(以F-14为蓝本制造的变形战斗机)

美国海军的战斗机群中,最受到军机迷喜爱的机种,莫过于昵称为 Tomcat (汤姆猫)的 F-14 雄猫式战斗机了,此型战斗机之所以受到军事迷喜欢的原因。除了是 Tomcat 超酷绝美的造形外,强大的战斗力更是另一重点,像是 F-14 雄猫式战斗机所挂载的不死鸟导弹,更是让“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战略名句彻底实现的代表性武器。

现在让我们回溯到 1970 年底,格鲁曼公司出厂的第一架F-14原型机,由计划试飞员威廉(William Millar)与格鲁曼公司首席试飞员罗伯特特(Robert Smythe)进行首次试飞。这次试飞只持续一个简短的时间,可变翼也维持在全开的状态。但是第二次试飞时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这架原型机因为主要液压系统故障,威廉与罗伯特随即将拖着黑烟的飞机掉头朝着跑道飞去。并且使用紧急气动装置将主起落架放下,准备进行迫降。结果没想到就在跑道尽头不远处,这架原型机的第二套备用液压系统也告故障。这两名飞行员只好弹射逃生,飞机全毁。随后还有 19 架原型机出厂,其中第 7 架将会成为 F-14B 的原型机。而被送到马里兰州的第 10 架原型机,则与威廉同归于尽。

按照 1969 年所签定的合约,美国海军向格鲁曼公司订购 429 架 F-14A 量产机。这些量产机是以固定价格成交,也就是说格鲁曼公司得自行吸收通货膨胀等额外成本。但是在 70 年代初期,恶劣的经济情况导致格鲁曼公司每交机一架,它自己也要贴钱进去。到 71 年 3 月时,格鲁曼公司已经承受不了这种损失,要求美国海军重新订合约。直到 1973 年,格鲁曼公司才与美国海军达成新的合约。从第 135 架量产机开始,采用新的议价方式。而且美国海军借给格鲁曼公司两亿美金让它周转,直到再议价成功为止。

但是这项借贷遭致批评,于是在 74 年时,美国国会投票通过不再借贷给格鲁曼公司。正当难关横亘于前,幸好伊朗巴勒维政府也要采购 F-14,于是伊朗银行便借贷 7,500 万美金给格鲁曼。美国银行团也联合贷款 12,500 万美金给格鲁曼周转。雄猫机的量产计划才得以继续。

1972 年秋天,位于穆古海军基地(NAS Point Mugu)的 VX-4 作战测试评估中队(Operational Test and Evaluation Squadron)接收了头三架 F-14A 战机。这中队专门负责战术的发展,以及教范的建立。同年 6 月,位于迈拉玛海军基地的 VF-124 中队开始换装 F-14A 战机。该中队的主要工作是训练合格的舰载机中队飞行员。而头两个完成战备的飞行中队是 VF-1 以及 VF-2 中队,全都在迈拉玛海军基地。在 74 年中旬,这两个完成战备的中队就被调到企业号(CVN-65 Enterprise)航空母舰上了。

比起老旧的 F-4 鬼怪机,F-14A 的性能算是改进甚多。在高推力的情况下,F-14A 能够维持在 77 度的高攻角一阵子。而美国海军限制飞行员只能将战机飞到 2.25 马赫,雄猫机在这种高速下能够作出 6.5g 的动作。它从静止到 1.8 马赫的加速耗时 75 秒。在装载 4 枚不死鸟导弹,两枚麻雀导弹与两枚响尾蛇导弹的情况下,F-14A 可以在航空母舰外 280 公里处执行战斗空巡任务达 90 分钟,或者是距离航空母舰 470 公里处执勤一小时。在相同挂载下,F-14A可以在远达航空母舰 317 公里处,执行 1.3 马赫的拦截任务。

F-14A 在美国海军的服役大事纪

1975 年,雄猫机刚好赶上越战的最后一幕,也就是西贡的陷落。北越空军对于执勤的雄猫式战斗机不敢干扰,只用防空炮火加以射击。

1981 年 8 月,由佛瑞斯塔号(USS Forrestal)与尼米兹号(USS Nimitz)航空母舰所组成的战斗群进入东地中海。其任务是针对利比亚政府宣称雪特拉湾(Gulf of Sidra)为其领海一事,加以抗议。抗议的手段则是将战舰驶入雪特拉湾,19 日,两架 Su-22 战机升空对抗两架 F-14A。结果 F-14A 使用 AIM-9L 全向响尾蛇导弹击落了这两架 Su-22 战机。这也是世上第一起可变翼机对可变翼机的空战。

1983 年,位于东地中海的艾森豪威尔(USS Eisenhower)与独立号(USS Independence)航空母舰,奉命支援美国海军陆战队登陆黎巴嫩海岸的行动。携带着战术空中侦察吊舱系统的雄猫机飞行了数架次的侦查任务,其余的雄猫机则负责掩护动作。在这些任务中,曾经遭到地对空导弹射击数次,但是都没有命中。在同年 10 月,美国对岛国格林纳达(Grenada)展开急怒(Urgent Fury)入侵行动。雄猫机也出动了几次侦查任务。

1985 年 10 月,七架从萨拉托加(USS Saratoga)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雄猫机,负责拦截一架从埃及起飞的民航机。该机已经被杀害美国游客的恐怖份子劫持。最后雄猫机准确地拦截到该机,并且逼迫它降落在意大利的机场。

1986 年 3 月,美国海军舰载机对于利比亚发动数次攻击,F-14 提供空中掩护。4 月,美国空军发动驻在英国的 F-111 机群轰炸利比亚,F-14 再度提供空中掩护。

1989 年 1 月 4 号,两架从肯尼迪号(USS John F. Kennedy)航空母舰起飞的 F-14 击落两架利比亚的 MiG-23 型战机。在这场冲突当中,F-14 的电视摄影机组清楚地拍摄到 MiG-23 有挂载导弹。使得美军先发制人的行动勉强有个藉口说得过去。至于这两名弹射逃生的飞行员并没有被利比亚的搜救人员寻获。

除了与利比亚的冲突之外,美军在 88 年与 89 年间也在波斯湾进行油轮护航的行动。据称有两架雄猫机与伊朗的 F-4E 战机进行交战,F-14 确实发射了麻雀与响尾蛇导弹。但这些导弹都是警告性质,而没有正确地使用,因而没有击落任何伊朗战机。除此之外,美国海军与伊朗空军的 F-14 并没有面对面进行交战过。

在 1991 年 1 月的海湾战争中,F-14 都是扮演着空中掩护的角色。猎杀伊拉克战机的差事全都交给 F-15C 机群负责了。在 2 月 6 日,一个两机编队的 F-14 用响尾蛇导弹击落了一架 Mi-8 直升机。这也是 F-14 在这次战争中唯一的空战胜利。而在稍早的 1 月 21 日,一架雄猫机被一枚老旧的 SA-2 防空导弹击落。这是美国海军雄猫机群第一次在战斗中的损失,也是唯一的一次损失。两名弹射的飞行员有一个被直升机救起,另一名则沦为战俘。

相对于美国空军 F-15C 空优机群的丰硕战果,美国海军的 F-14 机群简直是无所事事。不过归根究底起来,这并不是因为 F-14 的性能不佳,或者是 F-14 没有参与伊拉克境内的护航任务。而是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人早已对这具输出功率达十千瓦的 AWG-9 雷达闻之丧胆。只要美国海军的 F-14 机群一到,所有的伊拉克战机马上四散奔逃,连一架都不留给 F-14。至于美国空军 F-15C 就幸运多了,因为伊拉克人还不能分辨它的雷达讯号,所以伊拉克战机纷纷被此机种击落。因此美国攻击机人员打趣地说着,要求上级配发一个电战吊舱。此吊舱只要能够发出 AWG-9 的雷达讯号,伊拉克战机就会逃之夭夭,用不着真的 F-14 护航了。

以上是在美国海军服役的F-14所参与的作战行动。总计 F-14 击落了两架 Su-22 与两架 MiG-23,。外加一架 Mi-8 型直升机。有趣的是,这四架喷射战机全都是利比亚空军的,它们也全都是可变翼战机。

F-14A在伊朗空军的服役

至于在伊朗空军服役的 F-14A 战机,日子就没有这么幸福快乐了。在冷战的时代,美国为了执行围堵苏联政策,对于遏止苏联进出波斯湾与印度洋的伊朗巴勒维王朝非常支持。刚好伊朗又有石油可供购买先进的军备,因此巴勒维的帝国伊朗空军(Imperial Iran Air Force, IIAR)便操作了许多美制战机。这些战机包括 F-5A/E,F-4D/E 以及 P-3F 反潜机,甚至还有没有交机成功的 F-16 战斗机。

1972 年,尼克森总统到达伊朗访问。巴勒维国王便向他抱怨说,苏联的 MiG-25 侦察机经常侵犯伊朗北部领空,而伊朗空军现有的 F-4 战斗机根本无法拦截这种两马赫以上的入侵者。于是尼克森总统就请伊朗政府从美国空军与海军的 F-15 与 F-14 选一种,美国准备让伊朗空军操作美国的第一线作战机种。结果在 1973 年 8 月。伊朗政府在谨慎评估之后,格鲁曼公司的雄猫中选。

在上文中提过,正当此时,格鲁曼公司遭遇经济危机。所以伊朗银行团贷给格鲁曼公司 7,500 万美金供其周转,于是伊朗空军才能顺利买到雄猫战机。第一批 80 架雄猫战机的头一架于 1977 年 5 月交货,最后一架在 1978 年交货。但是有一架是留在美国当成实验机,因此在伊朗的雄猫战机共有 79 架之多。

这些伊朗空军雄猫战机的外型与美国海军的一模一样,所差的只是内部机密的航电系统,但是射控不死鸟导弹的能力可是一点不差。伊朗也定购了七百多枚不死鸟导弹,实际上到货的只有 284 枚。

在 1977 年,伊朗巴勒维王朝庆祝其五十周年纪念时,特地举行了一次雄猫打靶表演。8月,一架由伊朗空军操作的 F-14 使用不死鸟导弹,击落了一架在五万英尺高空飞行的靶机。而苏联政府也得知了这项示威行动,于是在巴勒维国王提出抱怨的五年之后,MiG-25 就退出了伊朗领空。

不过,很快地美国政府就学到一个重要的教训,那就是千万不要把高科技武器输入给政治不稳定的国家。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在 1979 年 1 月爆发。4 月,巴勒维国王被迫出国逃亡。新的伊斯兰共和政府成立,由霍梅尼(Ayatolla Khomeini)进行政教合一的统治。这位霍梅尼在夺权之后,宣称美国是大撒旦。新的伊朗政府采取反西方的态度,有许多西方的武器采购合约都被迫中止。当然在伊朗的雄猫战机也成为没有维修服务的弃鹰。使情况更糟糕的是,以往在巴勒维国王时代享受的飞行员与维修人员,由于遭到新政府的迫害。所以这些有经验的人员大多跟着国王流亡海外,再加上美国禁止输入任何武器及备份零件到伊朗。1980 年的新伊朗空军只不过是旧伊朗空军的一个破壳。

跟着动乱的脚步,1980 年 9 月,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揭开序幕。这场惨烈的长期抗战延着长达七百公里的战线延烧,最后还有利用弹道导弹轰击城市。以及恐怖不人道的化学武器渗入战场,大批的血肉洒遍沙场。据估计有百万以上的军民伤亡,是八十年代全球最血腥的战场。

在这场战争的初期,伊朗空军还是占了些装备上的优势。但是在 1982 年之后,伊拉克空军向法国采购了超级军旗攻击机(Super Etendard)以及幻影F-1 战机(Mirage F-1)。再加上较先进的马特拉(Matra)的魔法(Magic)红外线导弹,使得伊拉克空军逐渐扳回劣势。而伊朗空军以美制战机为主的维修则因为缺乏补给料件而逐渐停摆。到了两伊战争的后期,伊朗空军每天的起飞架次只有三十到六十架左右,但是伊拉克空军却能够维持一天六百架次。因此在空中的胜负已经是相当明显。

雄猫战斗机再如何神勇,也无法在这种颓势下力挽狂澜。伊朗空军只能在这些仅存的战机中,选取状况较佳的出动勤务。其它的战机只能留在地面上当作器官捐赠者,因此伊朗空军所能出动的雄猫战机架次非常有限。而每一次的出动都是要耗用珍贵异常的销耗性零件。据美国国防部在九四年的估计,伊朗空军在当时能够维持起降状态的 F-14 不到 20 架。在这些可以起降的 F-14 当中,有多少架能够维持正常战力的,就不得而知了。据最新消息,伊朗空军还有 25 架能使用的 F-14A,并计划改进中。

伊朗空军将这些贵重的资产当成是迷你的空中预警管制机来使用。因为 AWG-9 雷达的功能实在是远超出一般战斗机雷达,所以这些 F-14 就负起指挥其它伊朗空军战机的责任。自己远远地躲在后头,绝不轻身涉险。但是打了八年的战争,伊拉克宣称击落了七架 F-14,而伊朗也在 1988 年春季,宣称用一架 F-14 击落一架幻影F-1 战机。至于 F-14 最具威力的不死鸟导弹发射能力,伊朗空军早就无力维修这个复杂的电子系统部份,因此不死鸟导弹在两伊战争并没有实战经验。但是伊朗空军还是能够保持 F-14 发射麻雀导弹与响尾蛇导弹的能力,其原因很可能是里根政府所涉及的伊朗军售案。此案是美国交运伊朗政府某些军品,以交换黎巴嫩的美国人质回家。

研制国家:美国名称:F-14“雄猫”(Tomcat)研制单位:格鲁曼公司研制费用:3800万美元(单价)现状:现役(2010前全部退役)





一、概述
F-14是根据美国海军70年代至80年代舰队防空和护航的要求,由格鲁曼公司研制的双座超音速多用途舰载战斗机,用来替换海军的F-4战斗机。
美国海军根据舰载战斗机计划(VFX-1)于1967年底公布了招标设计要求。经过竞争,海军于1969年1月选中格鲁曼公司的设计方案,并与该公司签订了研制原型机的合同。合同规定,1965年5月格鲁曼公司向海军提供12架原型机,作为研究和发展使用。第一架原型机于1970年12月21日首次试飞。第2架原型机于1971年5月24日首次试飞。1972年6月,F-14开始舰上试飞,1972年10月配备舰队试用。最初的F-14装备第1、2舰载攻击机中队。F-14于1973年具备初使作战能力。F-14舰载战斗机是一种双座变后掠翼战斗机。设备先进,性能优越,是目前美国海军的主力机种。可执行护航、舰队防空、遮断和近距支援任务。1969 年初美国海军与格鲁门公司签订12架原型机合同,第一架原型机于 1970年12月首次试飞, 1972年开始装备舰队。关于F-14舰载战斗机的发展和生产计划经过多次变更。现在的主要型别有F-14A,最初的生产型,至 1979年 已交付美国海军342架,另有 80 架卖给了伊朗空军。B、C型已停止发展。D型为A型的改进型,主要改进了雷达、电子设备,并换装了F110发动机,已于1988年交付使用。F-14/TARPS侦察型,可执行战术空中侦察任务,不挂侦察吊舱系统时亦可携带大量武器执行任务。


二、性能指标
外形尺寸:机高4.88米,机长19.10米,翼展(后掠角20°,68°,75°时)分别为19.54,11.65米,10.15米,展弦比7.28。
重量及载荷:空重18191千克,无外挂起飞重量 26632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24948千克,最大起飞重量33724千克,燃油重量7348千克,副油箱燃油重量1638千克,最大外挂重量6577千克。
性能数据:最大平飞速度M2.34(高度12190米),M1.2(海平面),巡航速度741-1019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8290米,最大航程2573公里以上,任务半径930公里(高-中-低攻击剖面)或700公里(高-低-低-高攻击剖面)
三、结构特点
F-14是双座多用途超音速战斗机。其气动布局采用NASA60年代后期提出的双发双垂尾变后掠中单翼方案。在结构上采用了先进的结构型式,广泛使用钛合金,部分采用硼复合材料,获得较高了的强度重量比。
机翼为变后掠中单翼。设计要求是:减少翼载来保证机动能力;用前、后缘空战机动襟翼来改善跨音速机动性;尽量减少停放占用的面积。变后掠机翼外翼段较短,这样就可减轻转轴结构的重量,但增大了罩在中央翼盒上的“翼套”,转轴距机身对称面2.72米。飞行中机翼后掠角的变化范围为20°~68°,由机载设备根据飞行状态自动调节,最大变化速度为7°/秒。也可以由驾驶员手动调节。停放时后掠角最大可达75°以减少占用面积。可动段具有全翼展两段式前缘缝翼和三段式后缘单缝襟翼,在起降和机动飞行时使用。每侧上翼面各有3块扰流板,当后掠角小于57°时自动接通,用于辅助横侧操纵和着舰时减速用。为控制机翼后掠角变化时压力中心移动提供俯仰配平升力和降低翼载荷,在机翼固定段前缘设计了可动前置扇翼,最大转动角为15°。
机身。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采用机械加工框架,钛合金主梁及轻合金应力蒙皮。前机身由机头和座舱组成,停机时机头罩可向上折起。中机身是简单的盒形结构可贮油。后机身从前至后变薄,尾部装外伸的排油管。后机身上下还有减速板,上一下二,在剧烈俯冲和发射导弹时打开,着陆时下减速板锁死。
尾翼。由双垂尾和可差动的全动平尾组成。平尾的偏转角为+15°~-35°,差动平尾起副翼的作用。垂直安定面与后机身的钢质加强框连接。方向舵也采用蜂窝增强的化学铣切合金蒙皮。

起落架。可收放前三点式,和A-6攻击机相同。主起落架向前收起时机轮转90°收入发动机进气道下部,前起落架向前收入机身舱内。机轮为无内胎轮胎,内充氮气。双轮式前起落架的撑杆用作弹射起飞时的挂钩。着舰钩装在后机身下面的整流罩内。从1981年春开始用古德伊尔公司的碳刹车装置取代了原先采用钢刹车装置,进一步减轻了重量。
动力装置。采用直通道的二元外压式进气道,置于机身两侧固定翼段下方,距机身有25厘米的间隙,以消除附面层的影响。进气道内有多激波可调斜板系统,可以由机载设备在所有飞行条件下自动调节,保证发动机得到合适的气流。进气道结构大部分用铝合金蜂窝结构,长约4.27米。后短舱采用胶接钛合金蜂窝结构,长约4.88米。早期生产的飞机装两台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TF30-P-412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9490公斤。其安装管道可以开启,能在180°范围内进行保养。从1983财政年度开始生产的飞机改用TF30-P-414A发动机,其额定功率值不变。从1986年起采用F110-GE-400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12700公斤。采用加雷特公司ATS200-50空气涡轮起动器。可收放式空中受油箱置于前座舱前方附近机身的右侧。采用气动引射式收敛·扩散喷管。



安装发动机

四、电子系统与武器装备
F-14使用了休斯公司的AN/AWG-9脉冲多普勒雷达。取决于目标的大小,可截获120到315千米内的空中目标,可以同时跟踪从超低空到30000米高空及不同距离之内的24个目标,攻击其中的6个目标。还装备有AN/AWG15火控系统,及AN/ASW27B数据传输系统,CP1050/A中央大气数据计算机等先进的现代电子设备。后在改进中,大约60%的模拟式设备换成了数字式设备,并安装新型的AN/APG-71雷达,具有单脉冲角度跟踪、数字式扫描控制、目标识别和空战效果评价能力。
通信系统:AN/ARC-51和AN/ARC-159超高频调幅无线电通信电台收发机;AN/ARR-69超调频辅助无线电通信电台接收机,KY-28密码系统,LS-460/B机内通话器。
导航系统:AN/ASN-92舰载飞机惯性导航系统;A/A24G39姿态航向参考系统;AN/APN-154X波段雷达信标机;AN/APN-194(V)雷达高度表;ARA-63A自动舰上着陆系统接收-译码机;AN/ARN-84微型塔康。
自卫系统。AN/APN-50雷达接收机,AN/APR-25/45雷达警告系统。AN/ALE-29和AN/ALE-39带一体化干扰体的电子对抗箔条弹投放器。
武器装备。F-14武器包括1门M61A1“火神”20毫米六管机炮,备弹675发。空空导弹(最多)6枚AIM-7、4枚AIM-9和6枚AIM-54。空对地弹药:MK-82、MK-83(4枚)、MK-84(4枚)、MK-20集束炸弹、GBU-10(4枚,激光制导)、GBU-12(激光制导)、GBU-16(4枚,激光制导)、GBU-24(4枚,激光制导)和4枚GBU31联合直接攻击弹药。


F-14发射导弹

五、发展趋势
尽管在伊拉克战争中展现了较佳的多用途能力,F-14仍步步逼近其退役机龄,大量的现役F-14已到达服役寿命。F-14与现在的新型战斗机相比,需要太多的维修,尤其是老式的液压和电气系统,使维修更为困难。20世纪90年代,海军决定让F-14开始退役,代之以新型的F/A-18E/F。机型转换的过渡工作从2004年秋季开始。2004年6月,美海军大西洋舰队空军主管、太平洋舰队海军航空兵主管,海军少将左特曼表示,由于一项加速计划的实施,美海军目前剩余的“雄猫”战斗机将于2006年秋退役,这同时意味着F/A-18E/F战斗轰炸机能提前部署。
六、装备情况及型号演变
目前,美海军共装备157架F-14A/B,53架F-14D。海军陆战队未装备F-14。
F-14各型情况
F-14A型。是第一种生产型,装两台TF30-P-412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9490公斤。60架核心的F-14A改装了AN/ALR-67干扰预警和控制系统、蓝盾吊舱和可编程的战术信息显示器。70年代底,F-14的发动机出现大量的故障,83至85年交付的飞机换装了TF30-P-414A发动机。共生产了585架。
RF-14A。是A型外挂侦察设备吊舱而成的侦察机,不挂吊舱时战斗力仍与A型相同。该吊舱重748千克,置于机身腹部两个发动机舱中间,距机身0.38米。舱内有四种主要设备:头部装一台CAIKS-87B分幅照相机,向前或向下拍摄;费尔柴尔德公司的KA-99低中空三镜头全景照相机;霍尼韦尔公司的AN/AAM-5侦察装置;地面检查维护和控制数据显示装置。在1980~1981年共有49架F-14A改装成可载侦察吊舱的RF-14A。1989年,海军停止了该型机的侦察任务。
F-14B型。F-14A的改型,共生产38架,另由F-14A改装了32架。原F-14B。A型机的改进型。。机体、电子设备和武器与A型相同,改装F110-GE-400发动机,取代了TF30-P-414A,提高了飞机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原型机于1973年9月12日首飞,后因研制费用超支及战术使用上A型已经可满足要求而停止研制,原B型的订货全部改为A型。共有119架F-14B改装或生产。
F-14C是B的改进型。采用更先进的火控系统,具有全天候空地武器投放能力。后因原B型撤消,这一项止也被搁置。无飞机生产
F-14D更新了发动机和简化了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动力装置是两台普惠公司TF-30P-412涡扇发动机。后来使用通用电气公司的F110GE400涡轮风扇发动机。F-14D上大约有60%的模拟电子设备更新为数字式设备,改装新的武器管理、导航、显示和控制系统,利顿公司AN/ALR-67威胁告警系统和目标识别系统由MIL-STD-1553B数据总线联结,机载AN/ALQ-165电子干扰机(ASPJ),联合战术信息发布系统,前视红外搜索跟踪传感器,电视摄像机。休斯公司新研制的AN/APG-71雷达取代了F-14标志性的AN/AWG-9雷达,其电子对抗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具有单脉冲角度跟踪、数字式扫描控制、目标识别和空袭效果评价能力。该雷达所采用的新型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是AN/APG-70雷达上数字处理器的改进型。现役的F-14于1991年5月全部配备了Tape115B计算机软件,具有用常规炸弹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的能力。在新的F-14D上采用ALR-67威胁警告及辨认系统的自卫干扰机、联合战术信息分配系统,红外搜索和跟踪传感器和电-光侦察装置。第1架F-14D于1990年2月交付,共生产了37架,170架A型机改装成D型机。
七、作战使用
F-14的主要作战任务有:护航。在一定空载夺取并保持制空权,驱逐敌战斗机,保护已方的攻击力量。舰队防空。能在距舰队160-320公里的空域巡逻2小时或从航母甲板弹射起飞执行截击任务。遮断和近距支援等。
截击时,外部挂架可以挂6枚AIM-7E/F导弹加4枚AIM-9G/H“响尾蛇”空空导弹,或者挂6枚AIM-54A“不死鸟”远距空空导弹加2枚“响尾蛇”导弹。对地攻击时可挂14颗MK82炸弹或者挂其它武器。



飞离航母

八、实战表现
1975 年, F-14参加了越南战争后期的作战任务,当时第1、2舰载机中队隶属于“企业号”航空母舰上的第14舰载机联队。从1974年9月17日至1975年5月20日这段时间里,第1、2中队在南越上空执行战斗巡逻任务,但未跟跟敌机遭遇。
 1981 年 8 月,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进入东地中海,其任务是针对利比亚政府宣称锡德拉湾为其领海一事加以抗议。19 日,两架苏-22 战机升空对抗两架 F-14A。结果 F-14A 使用 AIM-9L导弹击落了这两架苏-22 战机。这是世上第一次可变翼机对可变翼机的空战。
  1983 年,位于东地中海的艾森豪威尔号与独立号航母,奉命支援美国海军陆战队登陆黎巴嫩海岸的行动。携带着战术空中侦察吊舱系统的雄猫机飞行了数架次的侦查任务,其余的雄猫机则负责掩护动作。在这些任务中,曾经遭到地对空导弹射击数次,但是都没有命中。在同年 10 月,美国对格林纳达展开入侵行动。雄猫机也出动了几次侦查任务。
1985 年 10 月,七架从萨拉托加航母上起飞的雄猫机,负责拦截一架从埃及起飞的民航机。该机已经被杀害美国游客的恐怖份子劫持。最后雄猫机准确地拦截到该机,并且逼迫它降落在意大利的机场。
  1986 年 3 月,美国海军舰载机对于利比亚发动数次攻击,F-14 提供空中掩护。4 月,美国空军发动驻在英国的 F-111 机群轰炸利比亚,F-14 再度提供空中掩护。
  1989 年 1 月 4 号,两架从肯尼迪号航母起飞的 F-14 击落两架利比亚的 米格23 型战机。在这场冲突当中,F-14 的电视摄影机组清楚地拍摄到 MiG-23 有挂载导弹。
  除了与利比亚的冲突之外,美军在 88 年与 89 年间也在波斯湾进行油轮护航的行动。据称有两架雄猫机与伊朗的 F-4E 战机进行交战,F-14 确实发射了麻雀与响尾蛇导弹。但这些导弹都是警告性质,而没有正确地使用,因而没有击落任何伊朗战机。
  在 1991 年 1 月的海湾战争中,F-14 都是扮演着空中掩护的角色。猎杀伊拉克战机的差事全都交给 F-15C 机群负责了。在 2 月 6 日,一个两机编队的 F-14 用响尾蛇导弹击落了一架 米-8 直升机。这也是 F-14 在这次战争中唯一的空战胜利。而在稍早的 1 月 21 日,一架雄猫机被一枚老旧的 SA-2 防空导弹击落。这是美国海军F-14第一次在战斗中的损失,也是唯一的一次损失。相对于美国空军 F-15C 空优机群的丰硕战果,美国海军的 F-14 机群简直是无所事事。不过归根究底起来,这并不是因为 F-14 的性能不佳,或者是 F-14 没有参与伊拉克境内的护航任务。而是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人早已AWG-9 雷达闻之丧胆。只要美国海军的 F-14 机群一到,所有的伊拉克战机马上四散奔逃,连一架都不留给 F-14。
当1995年北约决定干预南斯拉夫内战时,美国海军第8舰载机联队正位于亚得里亚海。为了帮助前南地区的北约维和部队,来自不同中队的F-14扮演着执行多重任务的角色:攻击地方地面目标(近距离空中支援),前线空中支援等任务。在这场冲突中,“雄猫”进行了第一次实弹激光制导炸弹的攻击。而且,从美航母起飞的F-14还是在亚得里亚海上美国唯一能进行照相侦察任务的飞机。
1999年3月,北约决定对塞尔维亚军队进行打击,北约昼夜不停的轰炸了塞尔维亚数个星期。美国派出了另一艘携带有F-14的 “西奥多罗斯福”号航母。F-14的任务包括:压制敌空中力量,前线空中支援,空中侦察和精确激光制导炸弹攻击。当空袭结束以后,联军战斗机开始为驻守科索沃的国际科索沃维持和平部队提供空中支援。从3月6日至6月9日,第8舰载机联队的的F-14,EA-6B和F/A-18总共摧毁或击伤了477个战术目标和88个固定目标。其中,VF-14中队的F-14投下了350枚激光制导炸弹,计350000磅。
2003年3月,美海军的F-14D进行了两周的紧急改装,随后在对伊拉克空袭中首次成功的使用联合直接攻击弹药。一架F-14D在开战前曾向伊拉克禁飞区的一个目标投放了一颗908千克MK-84 联合直接攻击弹药。之前F-14D并没有使用JDAM的软件。改进完成后,部署在海湾地区海域的3艘航空母舰上的总共30架F-14D都可以携带联合直接攻击弹药,从而获得了全天候精确攻击能力。还有17架F-14D仍按原订计划,在5月份完成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的改进任务。




美F14战机退役

看过电影《壮志凌云》的读者一定还能回忆起汤姆·克鲁斯驾驶战机翱翔的激动人心的场景。这部电影在成就了阿汤哥巨星之路的同时,也激起了无数青年成为战斗机驾驶员的梦想。而如今,电影的主角之一———F-14“雄猫”战斗机正在现实中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海军冷战时期主战机型之一、1972年开始服役的F-14“雄猫”重型舰载战斗机22日正式退役。

维护费用太高

  美国海军当天在弗吉尼亚州的海军航空站为最后一批22架F-14战斗机举行隆重的退役仪式,大约3000名前F-14飞行员、机师和生产员工参加了仪式。之后,这些战斗机一部分将被封存在亚利桑那州的美军仓库里,其余将赠送给军事博物馆。

  据报道,美国海军决定让F-14退役主要原因是维护费用太高,今后它的角色将由F/A-18型“超级大黄蜂”舰载攻击机取代。但美国军事专家认为,F/A-18的性能不及F-14。

F-14是美国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为美国海军研制的双座超音速舰载多用途重型战斗机,主要任务是护航、舰队防空以及遮断和近距空中支援,用于取代美海军的F-4战斗机。该机于1967年底开始研制,1972年5月交付使用。曾经叱咤风云

F-14是美国在冷战时期为对付苏联远程轰炸机而设计的,主要部署在航空母舰上。它的特点是速度快,时速可达1443公里,并且是美国第三代战斗机中火力最强的机种,也是最早具有多目标跟踪和打击能力的战斗机。冷战结束后,美国海军对它进行了改装,配备了精确瞄准和打击系统,在海湾战争、巴尔干冲突和伊拉克战争中均使用了这一机种。美国海军装备的最后22架F-14均部署在“罗斯福”号航空母舰上。此前,两个中队的F-14战斗机刚刚结束了在波斯湾地区的作战任务———为驻扎在伊拉克的美军提供空中支援。

  只有伊朗还有

有军事专家指出,在F-14从美军退役后,伊朗将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装备这种战斗机的国家:美国政府曾于1974年向伊出售了80架该型战机。当然,伊朗空军也是F-14仅有的海外用户。

日前,美国一些军事评论家又放话,不排除采取军事行动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可能。如果美伊交火,首当其冲的将是双方的空军。据国外媒体报道,为了阻止伊朗的F-14继续上天飞行,美国技术人员曾与亲美派伊朗空军人员暗中破坏F-14“雄猫”上的AIM-54“凤凰”导弹。今天,伊朗至少能维持一个F-14“雄猫”战斗机中队升空作战。
右图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拍摄的,F-14涂着鲜艳的彩色图案,容易被敌人发现。后来由于苏联的威胁加大和迷彩色研究的进展,开始改用灰暗的浅灰色迷彩。当时的飞行员非常喜欢使用骷髅头等暴力或半裸美女之类的图案作徽志,够“自由化”(想起了《超时空要塞》)。后面的大型螺旋桨飞机是E-2C预警机,是海军各种战斗活动的空中指挥所。
其气动布局采用了NASA在60年代后期提出的双发双垂尾变后掠中单翼方案。广泛使用钛合金,部分采用硼复合材料,以便获得较高的强度重量比。机体的设计疲劳寿命为6000飞行小时。材料中铝合金占39.4%,钛合金占24.4%,钢占17.4%,有一定比例的复合材料。钛合金锻件机械加工材料利用率为25%。为了减少研制的风险,第一种生产型采用了原来为F-111B战斗轰炸机研制的TFE-30涡扇发动机和机载武器系统。
机翼为变后掠中单翼。设计要求是:减少翼载来保证机动能力;用前、后缘空战机动襟翼来改善跨音速机动性;尽量减少停放占用的面积。变后掠机翼外翼段较短,这样就可减轻转轴结构的重量,但增大了罩在中央翼盒上的“翼套”,转轴距机身对称面2.72米。飞行中机翼后掠角的变化范围为20°~68°,由机载设备根据飞行状态自动调节,最大变化速度为7°/秒。也可以由驾驶员手动调节。停放时后掠角最大可达75°以减少占用面积。可动段具有全翼展两段式前缘缝翼和三段式后缘单缝襟翼,在起降和机动飞行时使用。每侧上翼面各有3块扰流板,当后掠角小于57°时自动接通,用于辅助横侧操纵和着舰时减速用。为控制机翼后掠角变化时压力中心移动提供俯仰配平升力和降低翼载荷,在机翼固定段前缘设计了可动前置扇翼,最大转动角为15°。
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机身采用机械加工框架,钛合金主梁及轻合金应力蒙皮。前机身由机头和座舱组成,停机时机头罩可向上折起。中机身是简单的盒形结构可贮油。后机身从前至后变薄,尾部装外伸的排油管。后机身上下还有减速板,上一下二,在剧烈俯冲和发射导弹时打开,着陆时下减速板锁死。
尾翼由双垂尾和可差动的全动平尾组成。平尾的偏转角为+15°~-35°,差动平尾起副翼的作用。垂直安定面与后机身的钢质加强框连接。方向舵也采用蜂窝增强的化学铣切合金蒙皮。可收放前三点式起落架和A-6攻击机相同。主起落架向前收起时机轮转90°收入发动机进气道下部,前起落架向前收入机身舱内。机轮为无内胎轮胎,内充氮气,压力为16.9~24.1×105帕(17.2~24.6公斤/厘米2)。双轮式前起落架的撑杆用作弹射起飞时的挂钩。着舰钩装在后机身下面的整流罩内。从1981年春开始用古德伊尔公司的碳刹车装置取代了原先采用钢刹车装置,进一步减轻了重量。
采用直通道的二元外压式进气道,置于机身两侧固定翼段下方,距机身有25厘米的间隙,以消除附面层的影响。进气道内有多激波可调斜板系统,可以由机载设备在所有飞行条件下自动调节,保证发动机得到合适的气流。进气道结构大部分用铝合金蜂窝结构,长约4.27米。后短舱采用胶接钛合金蜂窝结构,长约4.88米。早期生产的飞机装两台普拉特· 惠特尼公司的TF30-P-412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93千牛(9490公斤)。其安装管道可以开启,能在180°范围内进行保养。从1983财政年度开始生产的飞机改用TF30-P-414A发动机,其额定功率值不变。从1986年起采用F110-GE-400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124.5千牛(12700公斤)。采用加雷特公司ATS200-50空气涡轮起动器。整体外翼油箱,每个油箱可载油1117升;后机身发动机之间载油2453升;机翼传载结构的前方载油2616升;另外有两个供油油箱,总共可载油1726升。机内油箱载油量9029升。在每个进气道下方可以携带一个副油箱,每个载油1011升。可收放式空中受油箱置于前座舱前方附近机身的右侧。采用气动引射式收敛·扩散喷管。
F-14A型是第一种生产型,装两台TF30-P-412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93千牛(9490公斤)。83到85年交付的飞机换装了TF30-P-414A发动机。下面三图由上至下分别为VF101、VF102、VF111三个中队的F-14A。F-14+是A型的改型,改动不大,采用F110-GE-400发动机,推力增加,油耗降低。
RF-14A是A型外挂侦察设备吊舱而成的侦察机,不挂吊舱时战斗力仍与A型相同。该吊舱重748千克,置于机身腹部两个发动机舱中间,距机身0.38米。舱内有四种主要设备:头部装一台CAIKS-87B分幅照相机,向前或向下拍摄;费尔柴尔德公司的KA-99低中空三镜头全景照相机;霍尼韦尔公司的AN/AAM-5侦察装置;地面检查维护和控制数据显示装置。在1980~1981年共有49架F-14A改装成可载侦察吊舱的RF-14A。


这架着舰中的F-14A,主进气口已经关闭,改由辅助进气口进气。

  F-14B型的机体、电子设备和武器与A型相同,改装F401-PW-100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125千牛。下面两图为VF11中队的F-14B,上图为70年代涂装,色彩鲜艳;下图为80年代后的灰色迷彩涂装,色彩黯淡,不易为视觉发现,而原有的图案还依稀可见,图中还可以看到收敛扩张喷口的不同状态。


这架是著名的VF130中队的F-14B,配有招牌队徽骷髅头。

F-14C是B的改进型。采用更先进的火控系统,具有全天候空地武器投放能力。
F-14D更新了发动机和简化了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动力装置是两台普惠公司TF30P412涡扇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93千牛。后来使用通用电气公司的F110GE400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124.5千牛。F-14D上大约有60%的模拟电子设备更新为数字式设备,改装新的武器管理、导航、显示和控制系统,利顿公司AN/ALR-67威胁告警系统和目标识别系统由MIL-STD-1553B数据总线联结,机载威斯汀豪斯ITT AN/ALQ-165电子干扰机(ASPJ),联合战术信息发布系统,前视红外搜索跟踪传感器,电视摄像机。以上系统与F-18和最新的A-6上的系统有很好的兼容性。在新的F-14D上采用ALR67威胁警告及辨认系统的自卫干扰机、联合战术信息分配系统,红外搜索和跟踪传感器和电-光侦察装置。F-14D采用先进中距空空导弹(AMRAAM)。下面三图为VF9中队黑色涂装的F-14D和VF11中队的F-14D。
休斯公司新研制的AN/APG-71雷达取代了F-14标志性的AN/AWG-9雷达,其电子对抗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具有单脉冲角度跟踪、数字式扫描控制、目标识别和空袭效果评价能力。该雷达所采用的新型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是AN/APG-70雷达上数字处理器的改进型,AN/APG-70雷达用于美国空军的F-15多阶段改进计划。现役的F-14于1991年5月全部配备了Tape 115B计算机软件,具有用常规炸弹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的能力。研制的宗旨是以最少的经费、最小的风险使Super Tomcat“超雄猫”的有效寿命延长到21世纪。1986年Grumman公司正式授予Hughes Radar Systems分部一项研制APG-71的子合同。实际上,1983年该公司就提出了Block Ⅳ雷达改进计划,想增加新状态,引入多种新技术对付潜在的威胁。APG-71基本上是AWG-9雷达部分的数字改型。它将采用自F-14设计定型以来出现的一些极其先进的电子对抗技术。雷达将增加单脉冲角跟踪、数字扫描控制、超视距目标识别、袭击判断等状态。APG-71还将采用非合作目标识别技术,对雷达目标回波进行高分辨力的精确考查,以完成敌我识别,避免了一般IFF设备中的缺陷及混乱。
雷达保留了AWG-9的大功率发射机,可以探测210千米以远的敌方目标。在扫描大空域角的同时,可以同时跟踪24个目标。除此而外,雷达性能将大幅度提高: 远距离覆盖性能更好,进一步增加中PRF状态后,将使下视能力得到更大的改善;扩展速度搜索范围,被探测目标的速度范围可以很宽;扩大目标跟踪范围,可以跟踪当前扫描图形范围以外的目标,然后在继续扫描被监视区域的同时,锁定跟踪目标;新的超视距目标识别或无源识别状态可使机组人员在目标进入视野范围之前就能发现;袭击判断状态可以确定密集的目标数目;可编程电子对抗与杂波控制能力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威胁及环境。在APG-71计划中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是软件的开发。除了APG-70与AWG-9共用的那些软件外,已为战术雷达功能写了184000条新的软件源指令,其中40%留待将来使用。原定在1986年第四季度提交第一部工程研制样机,1989年9月提交第一部生产型雷达。第一架F-14D将于1990年春进入服役。1986年7月雷达已开始在海军TA-3B上作空中试验,试验持续两年,以评定雷达特性并进行修改。1988年1月开始在F-14D上作空中试验。


F-14D的前后座舱

F-14D剖视图


机头下部的是F-14的电视红外观瞄舱,机身侧部的是机炮口整流罩。

下图为加装了LANTIRN吊舱的F-14,对地攻击性能大大增强。

下图是RF-14A,侦察型。加装了光学侦察照相机,机腹下挂有摄影侦察吊舱。

F-14的机翼为变后掠中单翼。飞行中机翼后掠角的变化范围为20%~68%,由机载设备根据飞行状态自动调节,最大变化速度为7°/秒。应急或必要情况下也可以由驾驶员手动调节。平尾偏转角为+15°到-15°,差动平尾起副翼的作用。
F-14使用了休斯公司的AN/AWG9脉冲多普勒雷达。 取决于目标的大小,可截获120到315千米内的空中目标,可以同时跟踪从超低空到30000米高空及不同距离之内的24个目标,攻击其中的6个目标。还装备有AN/AWG15火控系统,及AN/ASW27B数据传输系统,CP1050/A中央大气数据计算机等先进的现代电子设备。后在改进中,大约60%的模拟式设备换成了数字式设备,并安装新型的AN/APG-71雷达,具有单脉冲角度跟踪、数字式扫描控制、目标识别和空战效果评价能力。
F-14武器包括1门M61A1“火神”20毫米六管机炮,备弹675发。截击时外部挂架可以挂6枚“麻雀ⅢB”AIM-7E/F导弹加4枚AIM-9G/H“响尾蛇”空空导弹,或者挂6枚AIM-54A“不死鸟”远距空空导弹加2枚“响尾蛇”导弹,除此之外还可以携带AIM-120先进中距空空导弹、AGM-88高速反辐射导弹、Mk82炸弹以及其他武器。下图分别为M61机炮、AIM-9、AIM-7、AIM-120。




2004年,经过30年的服役,美海军第一种远程空空导弹AIM-54“不死鸟”空空导弹于9月30日退役。AIM-54“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于1960年开始概念开发,休飞机公司于1962年被选中研制该型导弹,随后雷声公司于1988年加入研制队伍。经过5年的研发,AIM-54于1965年进行首次飞行试验,当年完成全控制系统的首次机载发射试验。
“不死鸟”AIM-54A是目前西方国家装备部队的重量最大、射程最远的空对空导弹之一。该弹于l962年开始研制,1972年装备部队,1980年停产。它主要配挂在美国海军的舰载机F-14“雄猫”飞机上,一次可挂6枚。F-14的机载雷达具有制导多枚空对空导弹攻击多个目标的能力。1973年11月,该机在试验中用6枚“不死鸟”击落不同方向、不同高度的6个目标,从而震惊了世界。“不死鸟”AIM-54A采用正常式气动布局,小展弦比、大后掠角的4个弹翼均布于发动机舱的周围。弹翼的后方是4个矩形的舵翼。其动力装置为一台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该弹的一大特点是可以采用多种制导方式攻击目标。在拦截目标的过程中,它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主动雷达制导、半主动雷达制导以及干扰源寻的等制导方式。“不死鸟”导弹的弹头处装有一部主动雷达,这种弹上雷达的探测距离可达18千米左右。 AIM-54A是一种大型空对空导弹,能使用它的飞机不多,该弹长3.96米,弹径0.381米,翼展0.914米,发射重量443千克,战斗部重60.3千克,射程150千米左右,最大速度约等于M数5,允许发射过载3-4g,单轴最大过载17-22g,最大跟综角速度约15度。

“不死鸟”AIM-54C是AIM-54A的改进型,用以对付九十年代的空中威胁。该型在1976年开始研制,1979年交付首批样弹进行发射试验,1982年正式投产。计划该型生产持续到1992年,总计约生产2455枚。在研制AIM-54C之前,休斯公司还进行了B型的设计,该型号是在A型的基础上改为一种无液体导弹即“干不死鸟”。虽然“干不死鸟”可以简化维护,但是性能没有多大改进,而且研制费用很高,所以军方没有采纳。随后休斯公司又推荐了一种“低成本干不死鸟”。该型成本降低了30%,但费用还是偏高,也没有继续发展。C型继承了B型的部分优点,性能比A型有所提高,而价格与A型大致相同,所以美海军对此很感兴趣。AIM-54C弹长3.96米,弹径380毫米,翼展915毫米,发射重量454公斤,使用高度3万米,最大射程150公里,最大飞行马赫数超过5。导弹主要在数字式电子设备、新的捷联式惯性基准装置、固态收发机和新的目标探测器4个方面进行了改进,使作战性能有了进一步提升。

“不死鸟”导弹可采用边跟踪边扫描发射、单目标跟踪发射、空战中机动发射等多种发射方式,最多可以跟踪24个目标,能有效地攻击多种目标,特别是小目标和低空目标,在严重的电子干扰或恶劣气候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攻击能力,其攻击区域大,杀伤概率高。“不死鸟”的几次试验震惊世界。据统计,在1962~1980年间进行的200多次试验发射中,其命中率竟高达88%%。

上图是美国NASA用F-14改装的试验机。

F-14A曾出口到伊朗,共计80架。后因为伊朗伊斯兰革命,美国制裁伊朗,这些F-14A处境艰难。但出于种种原因,伊朗一直能够通过非正常途径获得该战斗机的配件,因此该国的F-14A一直处在能够使用的状态。军事专家指出,在F-14从美军退役后,伊朗将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装备这种战斗机的国家:美国政府曾于1974年向伊出售了80架该型战机。当然,伊朗空军也是F-14仅有的海外用户。

2002年6月,美海军暂停了全部156架F-14战斗机在航母上的飞行任务。此次停飞主要是为了深入调查该型飞机前起落架的腐蚀问题。2002年3月2日,在地中海发生了F-14前起落架外气缸腐蚀、导致弹射事故飞行员丧生的事件。2002年6月17日美海军F-14经过两周检查后,全部重新投入现役使用。海军最初估计需要2周时间对整个F-14机队进行检查,但只花了5天时间即告完成。海军发现有3架F-14存在相同的隐患,进行了相关维护。
2003年3月,美海军的F-14D进行了两周的紧急改装,随后在对伊拉克空袭中首次成功的使用JDAM制导炸弹。一架F-14D在开战前曾向伊拉克禁飞区的一个目标投放了一颗908千克MK-84 JDAM。之前F-14D并没有使用JDAM的软件。改进完成后,部署在海湾地区海域的3艘航空母舰上的总共30架F-14D都可以携带JDAM,从而获得了全天候精确攻击能力。还有17架F-14D仍按原订计划,在5月份完成JDAM的装机任务。


尽管在伊拉克战争中展现了较佳的多用途能力,F-14仍步步逼近其退役机龄,大量的现役F-14已到达服役寿命。F-14与现在的新型战斗机相比,需要太多的维修,尤其是老式的液压和电气系统,使维修更为困难。20世纪90年代,海军决定让F-14开始退役,代之以新型的F/A-18E/F。机型转换的过渡工作可能从2004年秋季开始。2004年6月,美海军大西洋舰队空军主管、太平洋舰队海军航空兵主管,海军少将左特曼表示,由于一项加速计划的实施,美海军目前剩余的“雄猫“战斗机将于2006年秋退役,这同时意味着F/A-18E/F战斗轰炸机能提前部署。
关于F-14与F/A-18E/F哪个更优秀的话题,美军及军工行业内部展开了连番争论。尽管F-14在部分性能上明显优于F/A-18E/F,但从目前的趋势来看,F-14完全退出现役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2006年7月28日,F-14完成了其作为现役战机的最后一次飞行。美国海军装备的最后22架F-14均部署在“罗斯福”号航空母舰上。此前,两个中队的F-14战斗机刚刚结束了在波斯湾地区的作战任务--为驻扎在伊拉克的美军提供空中支援。在“罗斯福”号返回美国后,其搭载的F-14将全部被最新型的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所取代。
2007年1月,五角大楼冻结了F-14“雄猫”战斗机零部件的销售,因为担心它们会被销往伊朗。F-14战斗机零部件的销售于1月26日暂停,国防后勤局的发言人道恩·蒂顿告诉法新社:“鉴于伊朗目前的形势,只能冻结销售F-14“雄猫”战斗机的零部件”。伊朗在1979年前从美国购买了79架F-14战斗机。目前,由于德黑兰坚持发展其核计划,致使美伊关系越来越紧张。目前,虽然美国的F-14战斗机已经退役,但是,在1月26日前,国防后勤局一直在拍卖其零部件。“此次F-14的所有零部件一律停止销售。此前,国防后勤局曾暂停销售一些特有的部件和对作战有影响的重要部件”,国防后勤局在其声明中说。
2007年6月,国防部犯罪调查局的工作人员发现,在加利福尼亚州奥兰治县的约翰?韦恩机场担任飞行教练的礼萨?塔比布是一名伊朗间谍,为伊朗军方采购受禁的飞机和导弹零部件。5月7日,加利福尼亚州圣安娜的联邦法官判处现年52岁的塔比布2年徒刑,罪名是帮助伊朗购买F-14“雄猫”战斗机零部件。亲西方的伊朗国王在1979年下台前曾购买了80架F-14战斗机。如今伊朗是唯一使用这款老飞机的国家,美国禁止向它出售F-14的零部件。据执法官员称,塔比布和一名同伙轻而易举地获得了数以千计的“雄猫”零部件,来源令人惊讶:同美国政府合作公开拍卖剩余军事装备的网站。国防部和国土安全部的调查人员透露,他们正在追查几十起受禁装备通过军方剩余物资销售系统外流的类似案件。在追踪流向伊朗的F-14零部件时,执法人员今年3月无意间在加利福尼亚州两个机场的仓库里发现了4架完整的“雄猫”战斗机。附近的一个海军机构草率地把3架飞机卖给废品收购站,几家小型博物馆买下了它们;将另外一架飞机以4000美元的价格卖给派拉蒙影片公司用于拍摄电视剧《执法悍将》。一次又一次,调查人员在公司库房里或中间商的住所和手提箱里查出欲卖给潜在对手的敏感军事装备。当前仍在进行的一项调查更为令人不安地暴露了五角大楼的漏洞。2005年在搜查加利福尼亚州一幢可疑建筑时,国防部调查人员找到了F-14零部件,但令他们瞠目结舌的是,这些零部件正是两年前在另外一起案件的调查中截获的,上面还贴有那次案件的物证标签。政府问责局一个特别工作组的调查人员经化装侦查发现,从国防部获得敏感零部件易如反掌。他们总共发现了几千个受禁物品本应由军方保存或销毁,但却在网上公开拍卖的例子。问责局认为,五角大楼和网上公司都负有责任。
2007年7月,根据美国国会下属的政府问责局1日公布调查报告,美国国防部向伊朗出售了数百件飞机零部件,使伊朗空军可以用于组装和修理F-14战斗机。调查报告称,伊朗涉嫌利用美国军售中的漏洞购买敏感零件,包括战机零件以及导弹零件等。由于担心其中的一些飞机零件可能落入伊朗手中,五角大楼在今年1月宣布停止销售所有F—14战斗机的零部件,但是国防部在今年2月仍然销售了约1400件可用于F-14战斗机的零部件。隶属于美国国防部的国防回收和销售局告诉调查人员,这些零部件当时还没有被自动列入禁止销售的武器清单,所以作为多余的库存武器销售出去。目前还不清楚这些零部件是否落入伊朗手中。政府问责局官员格雷格·库茨说,相关调查仍在进行中,五角大楼在出售库存武器方面已经强化了安全程序。美军最近使用粉碎机等大型机械以及焊炬等切割设备,将淘汰的F-14战机切割成不过约0.61米见方的碎片,使其零部件根本没有流入伊朗的机会。
2007年8月,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空军(IRIAF)和伊朗飞机工业集团合作在最近4个月内已将另外3架F-14A升级飞机返回部队服役。这3架飞机返回部队服役是多年工作的高潮,这一高潮的最大驱动力开始于5年前,当时投资大约10亿美元利用本土公司来改进飞机。最初曾计划大约20架飞机进行基地级大修,但是在本10年初公布的计划是改进大约57架飞机,并创建本地工业保障基地。在大量国有和私有企业的帮助下,IRIAF发展了一个现场维护、在线维护和大修或翻修的三级维修和大修系统。后面级别分为三级,飞机要经过22个阶段的工作,然后才能返回使用部队。这些飞机主要大修项目包括疲劳部件替换,更重要的是AN/AWG-9机载武器控制系统(AWCS)火控系统的改装,另外增加了新的冷却装置。 机翼、发动机、活动部件已经重装或改进,液压件和电线进行了更换。有消息称,此次改装减轻了飞机重量,但是飞行性能、武器投放没像预期那样得到提高。目前不清楚在伊朗使用中的F-14A飞机数量,或许是35架,也或许是这个数的两倍,伊朗方面说3架升级飞机是44架飞机中的3架。

基本技术数据
机高      4.88米
机长      18.89米(19.10米)
翼展      11.45-19.55米 停放在甲板上完全后掠时:10.15米
机翼面积    52.50米(52.46米)
展弦比     7.28
空重      18191(18176)千克
无外挂起飞重量 26632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  24948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  33724(31101)千克
机内燃油重量  7348千克
副油箱燃油重量 1638千克
最大外挂重量  6577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  M2.34(高度12190米,无外挂)M1.2(海平面)
巡航速度    741-1019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    18290米
转场航程    4600公里以上
作战半径    725公里(载内部燃油,4枚"麻雀"Ⅲ,允许在3050米高度作战2分钟)
最大爬升率   152米/秒以上
最小起飞距离  427米
最小着舰距离  884米
[ 此贴被知风草在2008-06-22 17:16重新编辑 ]
离线知风草

发帖
2571
能量块
1440
经验值
80374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8-06-22
天煞=F-16战斗机见俯冲=F-16战斗机 
丧狮=F-14战斗机见天火=VF-1战斗机
离线知风草

发帖
2571
能量块
1440
经验值
80374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8-06-22
黑云=狂风战斗机

狂风”战斗机是为适应北约组织对付突发事件的“灵活反应”战略思想而研制的,主要用来代替F-4、F-104、“火神”、“坎培拉”、“掠夺者”等战斗机和轰炸机,执行截击、攻击等常规作战任务。l969年3月,英国、德国和意大利三国联合成立了帕那维亚飞机公司,于1969年3月开始设计。1973年12月,该机首架原型机试飞,1976年投入批量生产,1980年开始服役,92年停产。该机共生产有对地攻击型(IDS)、防空截击型(ADV)、电子战与侦察型(ECR)等3种型号。这些作战任务要求“狂风”战斗机应具备良好的加速性和机动性、低空快速突防能力和强大攻击火力、较大的作战半径和较长的留空时间、能在昼、夜和复杂气象条件下作战、具有短距起落能力等。   该机为串列双座,两侧“狂风”机翼为可变后掠悬臂式上单翼。机翼翼根段为固定段,其前线后掠角为60度;活动段后掠角可由人工控制在25度至67度间变化,带全翼展襟副翼及前缘缝翼。铝合金整体加强蒙皮,尾翼为全动升降副翼,内置式方向舵,采用电传操纵系统。后机身内并排安装两台涡轮风扇发动机,进气道位于翼下机身两侧。有空中加油受油装置,对地攻击型的受油探管在机身右侧座舱附近,防空截击型则在机身左侧。后机身上部两侧各装有一块减速板,即空气刹车,在高速飞行中打开它可使飞机迅速减速。   该机座舱两个座位前后串置,均采用马丁·贝克Mk.10A零零弹射座椅,可在零高度和速度0~1166千米/小时范围内完成救生。前风挡有防冰电热薄膜,内侧防雾。中央风挡防弹。机上有两套独立的液压系统,每台发动机驱动一套,压力为276×105帕(281千克/平方厘米)。该系统可操纵机翼、襟翼、缝翼、扰流板、减速板、全动平尾、方向舵、起落架和受油探管。两套系统有机械交联装置,可由一台发动机驱动。若两台发动机均熄火,第一套系统中有电动应急泵,仍能保证发动机冷点火。隔断阀可确保液压油的漏失超过安全界限。电源包括一套115/200伏400赫三相交流电源及一套28伏直流电源。飞行控制采用了数字式余度电传操纵飞行控制系统,称之为控制增稳系统(CSAS)。仅原型机上装有机械备份系统,在生产型上装纯电传操纵系统。   对地攻击型(IDS),主要装备三国的空军及德国海军,生产了795架,为“狂风”的基本型,兼有空战能力。1973年12月原型机试飞,1979年7月生产型试飞。1980年陆续交付英国、德国、意大利空军使用,各国装备总数分别为199架、324架和84架;1986年3月开始交付沙特阿拉伯空军,直至1987年10月,共交付48架。对地攻击型共生产了736架,其中有一部分是为改成电子战及侦察型而生产的。英国空军使用的对地攻击型编号为“狂风”GR Mk.1,但中期交付是经改进的飞机,其编号为GR Mk.4,主要改装了更先进的电子设备,于1991年末首次试飞。   “狂风”对地攻击机无论是在昼间、夜间和复杂天气条件,也无论是以高速或低速飞行,它都投放各种精确武器。其拥有的高精度攻击武器和精确导航系统,可保证它有效攻击隐藏在浓雾中的目标,或者有效攻击那些以高速飞行的低噪音和低振动强度的目标。机上有先进的地形自动跟踪系统,可保证飞机在低空以跨音速突防。地形测绘和地形跟踪雷达由美国得克萨斯仪表公司研制,批产由英国费伦第公司和马可尼公司负责。导航/攻击计算机来自英国利顿公司的德国子公司。有强大的火力,最大载弹量达9000千克,占最大起飞重量的三分之一。该机装有2门27毫米口径“毛瑟”机炮,可各备弹188发。还设有7个外挂架,机身下3个,两翼下各2个。根据不同任务,这些挂架可挂带多种武器,如:用于对地攻击可挂带AS.30、“小牛”、GBU-15“海鹰”和“鸬鹚”等空对地导弹;专门用于攻击地面雷达等设施的ALARM和HARM反辐射导弹;LAU-51A和LR-25火箭发射器;JP233反机场跑道子母炸弹、“铺路”激光制导炸弹、“灵巧’炸弹、各种集束炸弹、减速炸弹、MK.83炸弹,及燃烧弹、照明弹等。需要时,机身挂架也可挂带核弹。用于对空作战,则可挂半主动雷达制导的“天空闪光” 中距空对空导弹,以及AIM-9L“响尾蛇’和“麻雀”等空对空导弹。   以英国的攻击型,即GR.MK1型为例。该型可携带WE.177B核炸弹(当量10万吨,1966年进行现役,原装备“火神”轰炸机),227千克Mk1-12通用炸弹、281千克Mk118减速炸弹和454千克Mk13-22高爆炸弹。454千克激光制导炸弹,与美国的GBU-16类似。BL755和改进的BL755反装甲集束炸弹、JP233反跑道子母弹和CBLS-200教练弹等。   近期IDS型加装了“硫磺石”反坦克导弹,即美国“地狱火”导弹的英国型号。下图的IDS在机腹携带了6枚“硫磺石”。   2002年,英国皇家空军、法国和意大利空军计划装备欧洲MBDA公司的“风暴影子”隐身空地导弹。英国“狂风”GR4攻击机、“鹞”GR7和欧洲战斗机将装备该武器,意大利“狂风”也将采用。2002年7月意大利空军与帕那维亚集团签署了价值4500万美元的合同,改进意大利的IDS型,计划称为实施中期寿命改进(MLU)。改进将综合GPS、激光制导炸弹及防区外武器,包括“风暴影子”。无线电、雷达高度表及战术空中导航“塔康”系统也将改进。预计2004年完成。“全中期寿命改进型”(FULL MLU)改进计划也在研究之中。此外,“金牛座”(Taurus)撒布器也在装备之列,射程350,可携带450千克弹头,有末制导头。德国将在2004~2009年采购600枚,瑞典仍在决定是否进行采购。2003年3月,英国皇家空军的“狂风”在对伊拉克的“震慑”行动中,首次使用了“风暴影子”。 防空截击型(ADV)   ADV型是在对地攻击型的基础上研制发展的型号,1979年10月原型机开始试飞,1984年3月生产型首次试飞,总共生产了197架。英国和沙特阿拉伯空军各装备173架和24架,分别于1985年和1989年开始交付。防空型具有很好的加速性,它不仅体现在起飞后能很快加速到高亚音速,而且在高空也能很快加速到音速的两倍;爬升性能好,从起飞爬升至近10000米高度,仅约2分钟;具有较大作战范围和较长的留空时间,可在距基地约550公里处作战巡逻两个小时以上,英国空军装备的该型机,能飞赴英国国境外的空域执行拦截任务;机动性好,转弯角速度快,具有较好的空战机动能力。设计赋予它这些性能特点,主要是为防范当时苏联的图-20和苏-24一类飞机。   该机结构有80%与对地攻击型相同。主要改动是机头加长了48.8厘米,以容纳“猎狐手”空对空新型截击雷达。该雷达不仅能探测到185千米距离的目标,而且还能同时跟踪多个目标;主要机载设备还包括多功能前视,地形跟随/测绘雷达、三轴数字式惯性导航系统,防空型装有多功能脉冲多普勒雷达、无线电/雷达高度表、自动驾驶仪飞行导引仪、雷达告警接收设备和主动电子对抗设备;机翼固定段前缘向前延伸,使前缘后掠角从印度增加到67度,并取消了前缘襟翼;中、后机身加长了71.12厘米,以便使机腹能串挂成对的半埋入机腹的4枚“天空闪光”导弹,同时也增加了多带电子设备的能力,内部也可多装10%的燃油。此外,还去掉了前机身左下方的27毫米口径“毛瑟”机炮。   “猎狐手” 机载截击雷达英文名Foxhunter,最初的62架ADV装备W型,最后的46架装备的是AA型,其他80架装备的是Z型,沙特的24架装备的是AA型。马可尼-埃利奥特公司是该雷达的主承包商,费伦第公司负责扫描器部分。1976年马可尼公司开始研制。由倒置卡塞格伦天线、相干行波管发射机、接收机、信号数据处理机、控制装备和电源装备组成。对“逆火”、“击剑手”等中型目标搜索距离180千米以上。模式包括空对空搜索、自动跟踪、瞄准、空对地测距、地形测绘等。   英国空军的防空截击型有F.Mk2和F.Mk3两种编号:前者于1984年至1985年间交付,共生产了18架;后者于1986年开始交付,共生产了155架。与F.Mk2相比.F.Mk3换装了功率更大的发动机,并装有机翼自动后掠系统(AWS)和自动机动系统(AMDS),可自动控制机翼掠动和襟翼、缝翼的运动。以后他们又按F.Mk3的标准对F.MK2型机进行了改进,但发动机不换,改进后的编号为F.MK2A。   “狂风”F.MK2机身下有4个半埋式挂架,每个挂1枚“天空闪光”中距空对空导弹,机翼下挂架是1500升副油箱的专用挂架。这个挂架过渡梁的肩部内侧可挂1枚“响尾蛇”导弹。典型的火力配置是1门机炮和6枚空对空导弹,包括4枚“天空闪光”中距导弹和2枚“响尾蛇”导弹。“狂风”F.MK3机翼下增加了两个挂载“响尾蛇”的挂点,使挂载的导弹数量增加到8枚。在中期改进计划中将增加挂载AIM-132近距空对空导弹(ASRAAM)和AIM-120先进中距空对空导弹(AMRAAM)的能力。   电子战及侦察型(ECR)由对地攻击型改型而成.主要改进是去掉了前机身下的两门机炮,增装了侦察及电子战设备,例如,红外侧视系统和“线扫描”4000型侦察系统,红外成像系统、侦个信息的处理、存贮和发射系统,以及电子对抗和反电子对抗吊舱、该机保留了对地攻击能力,但采用了新的机载计算机和传感器系统,装备了HARM高速反雷达导弹和空对地反雷达导弹。此外,还可挂带2枚“响尾蛇’空对空导弹,以便在需要空战时使用。英国、德国和意大利空军装备数量分别为30架、35架和16架。   “狂风”装两台RB199-34R涡扇发动机,单台静推力为38.7千牛,加力推力为66.0千牛。“狂风”虽具有相当作战能力,但无论是哪种型号,与美苏同时期的战斗机相比均稍逊一筹。因此“狂风”是一个典型例子,说明了西欧与美苏在航空技术上的差距。   近期英国皇家空军将接收新型的“先进近距空对空导弹”(ASRAAM),用于装备空军的“狂风”F3战斗机。未来也将装备在EF2000战斗机上。该导弹的性能远由于当前皇家空军使用的AIM-9“响尾蛇”系列近距空空导弹。目前ASRAAM还在继续深入改进。该弹也可装备“鹞”式战斗机。此外,Oxley航空电子公司将为英国皇家空军提供“狂风”GP4和F型使用的发光二极管机外隐蔽照明设备,在基地装备这种照明系统,能减小被敌人光学传感器发现的概率。

“狂风”( 又译“旋风”)是英国、 德国和意大利共同研制的双发双座变后掠翼多用途战斗机。现有两种类型:对地攻击型(IDS)和防空型(ADV)。


    对地攻击型是基本型,装备英国、德国、意大利3国空军和德国海军航空兵,其主要任务是对地和对海攻击,同时兼顾空战、侦察和电子对抗任务。


    该机优点是速度范围宽,起落滑跑距离短,能以 60 米高度超低空突防;电子设备先进,可以全天候作战。但缺点是使用维护比较复杂,价格较贵。 1987年该机订货已达930架。


    目前英国空军装备 300 余架,德国空军装备200多架,意大利空军装备60余架,另出口沙特阿拉伯、阿曼等国家。该机1980年的出厂价格是2800万马克。


    “狂风” 1969年开始研制, 1980年7月起交付部队使用。其机翼后掠角变化范围是25度-8度,装 2 台高推重比的三转子涡扇发动机(加力推力2x7260公斤),飞机最大起飞重量 27.2 吨,最大速度:高空M数2.1、低空M数1.1、实用升限 15240 米,转场航程3890公里。


    “狂风” 机内电子设备先进且复杂,既有各种通信、导航/攻击、敌我识别、搜索雷达等设备,也有电子干扰、照相侦察等设备。机内装 2 门 27 毫米“毛瑟”机炮,备弹250发。有 7 个外挂架,机身下 3 个,每侧翼下 2 个,可外挂 1500 升副油箱。“响尾蛇”、“天空闪光”、“麻雀”等各种空空导弹、 AS.30等型号空地导弹,以及核弹、制导炸弹和各种常规炸弹等。正常武器载重5吨,最大可达7.5吨。


    海湾战争中,“狂风”战斗机第一次参加实战:英国派出 30 多架,意大利派出 8 架,另有沙特20余架,阿曼8架。“沙漠风暴”行动第一天,英、意、沙特的“狂风”攻击机即全部出动,突袭了伊拉克空军机场,科威特境内伊军导弹和弹药库等目标。但战争头两天英国就损失了2架,意大利也损失1架。战争中多国部队的“狂风”战斗机的损失总数达8架,7架是被伊拉克地面防空炮火击落,损失多名飞行员,是作战中损失最多的机种。以致英国驻海湾地区空军司令德拉比利埃少将不得不宣布停止使用“狂风”实施低空轰炸。这也表明,设备复杂、造价较高的多用途战斗机实施对地攻击的优势并不明显。不过,“狂风”战斗机的载重较大,机载设备较多,因而改进余地较大。

   
     目前已发展出“狂风”ECR型电子战及侦察飞机装备德国空军,并准备出口韩国等国。该机由对地攻击型改进而成,取消了航炮,装“哈姆”或“阿拉姆”反雷达导弹和电子对抗/反电子对抗吊舱。美空军正在考虑购买“狂风”ECR型飞机,使之成为下个世纪美空军替代F-4G的“野鼬鼠”飞机。   
外形尺寸
  翼展(后掠角25°)      13.91米
    (后掠角67°)      8.60米
  机长(对地攻击型)      16.72米
    (防空型)        18.08米
  机高            5.95米
  尾翼翼展          6.80米
  翼面积           30米2
  机翼后掠角         25°~67°
  主轮距           3.10米
  前主轮距          6.20米
重量及载荷
  作战空重(对地攻击型)    14090千克
      (防空型)      145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对地攻击型)  27215千克
        (防空型)    27986千克
  最大载弹量(对地攻击型)   9000千克
       (防空型)     8500千克
  机内燃油量(对地攻击型)   4650千克
       (防空型)     5250千克
  最大外挂燃油量       5806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高空,无外挂)         M2.2
        (海平面,无外挂)        M1.1
        (海平面,带外挂,对地攻击型)  M0.92
  起飞速度(对地攻击型)            280公里/小时
  着陆速度                  213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对地攻击型)            >15000米
      (防空型)              21340米
  爬升时间(至9150米高度)           <2分钟
  低空飞行高度(自动地形跟踪)         60米
  横滚速率(1390公里/小时,4g)        180°/秒
  起飞滑跑距离(对地攻击型)          <500米
        (防空型,正常武器及燃油)    760米
        (防空型,转场,4个1500升副油箱及满载武器)    约1525米
  着陆滑跑距离(对地攻击型)          370米
        (防空型,使用反推力)      370米
  转场航程(对地攻击型)            3890公里
  作战半径(对地攻击型)
    (高-低-高)              1390公里
    (低-低-低)              883公里
  截击半径(防空型,超音速)          556公里
      (防空型,亚音速)          1853公里
  续航时间(距基地560~740公里,含10分钟战斗时间)     2小时
  限制过载                  +7.5g
    (快速滚转)               +4.0g
[ 此贴被知风草在2008-06-22 17:17重新编辑 ]
离线知风草

发帖
2571
能量块
1440
经验值
80374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8-06-22
蓝蝙蝠=幻影4000战斗机 

达索梦想中的光荣,法国空军泡沫化的希望——幻影4000战斗机始末
  ▲ 博物馆里的幽灵
  1992年10月23日,法国勒布尔歇航空博物馆迎来了一位新居民。这位新居民有着非常著名的气动外形,让人一看到它就能立即联想到常盛不衰的幻影家族。博物馆幽暗的光线给这架外形优美的飞机的发展项目打上了一个并不优美的句号,它就像高山上的雨滴,像掠过草原的微风,消失在法国航空史的长卷里。它的消失代表了高卢人独立研制重型制空战斗机梦想的终结,它就是达索公司的幻影4000战斗机。
  ▲ 达索的梦想和法国空军的希望
  法国空军研制和装备双发喷气战斗机的数量很少、类别也不多。最初是英国格洛斯特公司的第一代喷气战斗机——流星,之后的20世纪50-60年代,法国空军的主力战斗机都是单发的幻影系列,只有空军战略威慑部队的“幻影IV”轰炸机采用双发布局。其间,国营南方航空公司研制了双发的SO-4050秃鹰(Vulture)喷气轰炸机,并在此基础上改进研制了SO-4060超级秃鹰参加法国空军战略轰炸机的选型,但由于SO-4060超级秃鹰的研制周期超过了法军方的要求而被淘汰出局。随后,法国空军与英国合作进行了一些项目的开发,其中就包括AFVG(英法联合研制变后掠翼飞机 Anglo-French Variable Geometry),当时正值可变后掠翼大行其道,英法显然也想研制自己的变后掠翼战机,但合作研制项目在1967年6月被取消,英国转而与德国和意大利合作研制狂风战斗轰炸机。而法国则埋头于幻影F1战斗机的研制。其实,法国空军早在1963年就提出了新型超音速双用途战机的性能指标,其中要求高空最大速度2.5马赫,持续最大速度2.2马赫。达索公司根据法国空军的要求在“幻影III”的基础上先后准备了4个备选方案,分别是幻影IIIT(幻影III换装新发动机)、幻影IIIV(垂直起降型)、幻影IIIG/G8(可变后掠翼型)和幻影IIIF(固定后掠翼型)。其中幻影IIIG/G8有几架原型机被制造出来,装有2台阿塔9K-50发动机。在1971年5月8日完成首飞。它的测试报告充满了“优异的性能、变后掠翼的成功表现”等等溢美之词。而幻影IIIG8在1973年7月13日创下的2.35马赫的飞行极速仍然保持着欧洲国家(除俄罗斯外)军用飞机的速度记录。但是它没有能够开上生产线,原因显而易见,虽然可变后掠翼在机动性和任务弹性上占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在当时技术条件下,可变后掠翼所需的液压系统太复杂,飞机为此付出的重量代价也太大了,而且制造成本高昂。最终,进入法国空军服役的是单发的固定后掠翼战斗机——幻影F1。
  尽管如此,法国空军寻求双发战斗机的兴趣并没有因此而减弱。1976年4月,法国空军的代表甚至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评估了麦道公司的F-15A鹰式重型制空战斗机。很少有人知晓,曾经有那么一次,法国空军离F-15战斗机是如此之近。法国是在60年代退出北约组织的,这意味着一旦爆发战争,它将不能像北约成员国那样得到其他北约国家的支援,尤其是美国空军的支援。法国必须凭借一己之力撑起防空伞,空优战斗机在这种背景下便是必不可少的了。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高速、高升限、大航程占据着空战理念的主流,重型制空战斗机在越来越广阔的范围内证明了其价值。这就是法国在那么一段时期里对重型双发制空战斗机如此热衷的原因。
  但是让高傲的高卢雄鸡低头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法国人最后还是没有采用美制重型战斗机,达索公司再次扛起了法国航空业的大旗,1975年底,达索-布雷盖公司提出了2个全新的采用SNECMA M-53发动机的方案,项目名称为“苍鹰”(goshawks projects)。两个方案中一为单发,即后来的幻影2000;另一个方案为双发,即幻影4000。两种方案采用基本相同的气动外形和内部结构,并重新回到了幻影III后一度中断的三角翼道路上来。它与幻影III最本质的差异在于引入了电传飞控系统。
  说到幻影4000就不得不提到航空界传奇人物——马塞尔·达索。马塞尔·达索原名马塞尔·布洛契,1912年进入高等航空制造工程学院就读,与他同班的同学中就有前苏联著名航空设计师,米格设计局创始人之一的格列维奇。1914年,马塞尔·布洛契进入法曼公司负责飞行测试工作。随后他创立了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航空公司,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成功研制了多种军用飞机。二战期间,马塞尔·布洛契因为拒绝与德国人合作而被关进集中营,险些命丧于此。1947年,马塞尔·布洛契改名为马塞尔·达索,并创立达索·布雷盖公司,从此成为法国航空工业的旗手。
  马塞尔·达索始终将双发重型战斗机视为一个挑战和机遇的混合物。首先,20吨级的重型制空战斗机的市场确实存在,其他国家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成果,像F-14、F-15和狂风。一些国家,尤其是中东国家对这一级别的战斗机有着很大的兴趣。特别是以色列在1974年引进了美制F-15战斗机以替换过时的幻影II战斗机后,沙特阿拉伯也希望有新的战机可以替换他们老旧的闪电式战斗机,并与以色列的F-15对抗。如果达索公司能凭借双发重型战斗机进入国际市场,将打破美、俄(当时的苏联)对这个市场的垄断,其意义非凡。同时,如果出口成功,海外用户也可以获得一种可能性,一种不依赖美国或苏联的可能性,这已经超越了防务产品出口的范畴,有可能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其次,由于幻影4000实际上和幻影2000用的是一个平台,许多系统都是通用的,这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和研制风险;最后,达索公司对法国空军的采购抱有希望,毕竟幻影4000和幻影2000有着很多的相同之处,尤其是都采用同一种发动机——M-53。用幻影4000代替幻影IV担当法国核威胁力量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因为双发的幻影4000具备超过8吨的载弹量和很大的作战半径。
  马塞尔·达索亲自将这两个方案提交给法国总统。他的建议非常简单:法国政府为幻影2000的研制提供经费;达索-布雷盖公司负责全部幻影4000的开发。达索-布雷盖公司将动用自身资产研制一架原型机,这架原型机将承担起技术验证的任务。1975年9月,马塞尔·达索宣布达索公司将自行开发一种三角翼、双发战斗机,作为幻影2000的放大版本。最初的名称是“超级幻影三角”(Super Mirage Delta),随后被命名为超级幻影4000(Super Mirage 4000),它的主要设计目标是中距拦截和超低空突防。原型机No.01/F-ZWRM在1977年12月完成。马塞尔·布雷盖在他的1978年版的自转中写道:“幻影4000实际上与幻影2000相差无几,本质上属于同一个项目。但因为它采用了双发布局,这意味着它拥有更大的有效载荷和更远的航程。它将成为美国人的F-15和F-18的有力竞争者,后两者同样也是双发制空战斗机。
  法国空军计划购买5架预生产型,组建一个实验中队,以防止可能出现的因为没有国家订货而导致的对出口的影响。
  ▲ 幻影4000的性能
  幻影4000和幻影2000使用相同的发动机和武器系统,但与后者相比,它的全长增加了20%、翼展增加33%、翼面积增加80%、最大起飞重量更从17.5吨增加到32吨,是一款标准的重型制空战斗机。
  但幻影4000并不是幻影2000简单的放大,两者之间有值得注意的差异。除了双发和单发的区别外,幻影4000还在进气道两侧增加了一对固定式前翼而非幻影2000的小型条板翼,它们可以有效改善高迎角条件下的气流并使飞机获得更大的机动性(这个成果显然帮助了幻影2000的后期改进型,幻影2000-5就采用了固定鸭翼)。
  幻影4000在设计和制造中采用了有限元计算法、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碳纤维复合材料、电传操纵飞行控制系统、放宽静稳定度等新技术。放宽静不稳定性,加上优良的电传飞控系统这使它具备了比它的小兄弟幻影2000更优良的机动性。幻影4000在研制阶段广泛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当时,这项计划刚刚开始被运用于航空领域),它被设计成很容易在前线机场维修和维护。
  幻影4000的机身采用半硬壳式结构。门型制动片位于机身两侧进气口,机翼前缘上方。起落架由Messier-Hispano-Bugatti公司提供,鼻轮为双轮,主轮为单轮式。两侧进气道装有半圆锥型进气道调节锥。飞机的机身、舵、升降副翼、机翼、垂直尾翼、固定前翼都广泛运用了硼和碳纤维复合材料。而且,幻影4000是世界上第一架采用全复合材料、内置油箱式垂尾的战斗机。其垂尾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有内藏式油箱,加上机身和机翼内的油箱,幻影4000的燃油携带量是幻影2000的三倍。加上其具备空中加油能力,作战半径比其他幻影家族的飞机都要大的多。由此带来的任务弹性也是重型制空战斗机与轻型多用途战斗机之间的重要区别。达索本以为这个特质可以打动法国国防部,使法国空军建立起与美国空军相似的高-低搭配的作战模式(也就是说仿照美国空军以F-15战斗机执行夺取制空权的任务,加上数量更大的F-16战斗机辅助作战并执行对地攻击等其他任务),将幻影4000与幻影2000搭配使用。但很显然,法国空军没有认同马塞尔·达索的理念
  幻影4000安装的两台M-53系列的发动机可以提供超过1的推重比(无外挂情况下)——这在当时同级别战机中是最高的,如果它能正式服役的话,其性能堪与F-15和苏-27战斗机相比。
  幻影4000的座舱采用气泡型设计,拥有无可比拟的优良视野。座舱内安装了马丁·贝克MK10弹射座椅,同样的座椅也安装的幻影2000上。
  幻影4000拥有7个武器外挂点,最大外挂武器携载量超过8吨,机头还为2门德发30毫米机炮留出了位置。幻影4000的机械系统和电子设备都采用了幻影2000的相同装备。液压系统来自Messier-Hispano-Bugatti公司,压力值为280巴(4000磅/平方英寸)。它由4个先进的液压泵驱动,采用了轻量的钛合金管道。幻影4000还装备了2台Auxilec发电机。在座舱后部就是1台透伯梅卡公司的燃气涡轮。
  幻影4000原型机飞机上没有安装雷达,但是它的机鼻整流罩直径扩大了,这使它可以安装功率更大的雷达天线。可能采用的雷达是和幻影2000一样的由汤姆逊-CSF公司提供的RDM脉冲多普勒雷达,但是雷达天线直径可达到80厘米(31.5英寸)。RDM多功能多普勒雷达由汤姆逊-CSF无线电公司研制,1983年开始装备幻影2000战斗机的对地攻击型。RDM雷达由头锥组件(包括8个LRU)、整流罩和外壳组件、控制板和连续波照射器等部分组成。RDM雷达工作状态有空对空、空对地和空对海3种状态。在空对空状态又分为高空和低空两种分状态。采用倒置卡塞格伦天线。执行截击任务的机型可使用更先进的RDI脉冲多普勒火力控制雷达,该雷达为X波段,同样由汤姆逊-CSF无线电公司研制。该雷达可以配合超级马特拉-530D中距空空导弹使用。工作状态包括空空:全高度搜索、边扫边跟、远距离连续跟踪、导弹制导、自动锁定(近距格斗)、敌我识别。空地:地图测绘、地形回避、等高线测绘、空地测距、多普勒波束锐化等。
  幻影4000的其他航电设备包括1个数字式自动驾驶仪、多模式显示器、1套萨杰姆公司(该公司民用电子设备分部现在正与中国波导公司合作,生产波导手机)的Uliss-52惯性导航系统、1台克鲁泽特80型大气数据计算机、1台汤姆逊-CSF VE-130 HUD和1套数字化自动武器发射系统。
  ▲ 飞行测试
  幻影4000的原型机在圣-克劳德(Saint-Cloud)的原型机车间完成组装。它的各个系统部件由达索-布雷盖公司的不同部门提供。圣-克劳德工厂制造机身,布伦(法国北部港口城市)的工厂生产机翼;比亚里茨(法国西南部城市,位于西班牙边界附近的比斯开湾)的工厂制造垂尾;Argenteuil和Seclin制造机械系统。还有一些二级承包商参加了幻影4000项目:Messier-Hispano-Bugatti研制起落架;Auxilec提供发电机。
  1978年9月,幻影4000在圣-克劳德首次对外公布。1979年3月9日,幻影4000原型机在法国伊斯特斯完成首飞,幻影2000已经在此一年前首飞成功(1978年3月10日)。1979年是这是达索公司研制出第一型战斗机的30周年纪念——1949年的2月,达索公司设计的第一型喷气战斗机飓风战斗机上天——吉恩·玛利·萨格特驾驶幻影4000原型机在首次试飞中就跨越了马赫1,幻影4000的首飞成功这是达索公司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成就,和幻影F1、幻影2000以及阵风的诞生一样。它是达索公司研制的第一型三代重型制空战斗机。
外形尺寸
翼展12.00米
机长18.70米
机翼面积73.00米2
主轮距 4.36米
前主轮距6.90米
重量及载荷
总重(机内满油,无外挂)17000~18000千克
最大外挂重量 8000千克
作战重量 16100千克
作战翼载荷2.16千牛/米2(220千克/米2)
装两台SNECMA公司的M53涡轮风扇发动机
推力 2×64.3千牛(2×6500千克)
加力推力 2×95.1千牛(2×9700千克)
机内总油量是“幻影”2000的3倍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高空)约M2.3
持续最大平飞速度 约M2.2
进场着陆速度 260千米/小时
最大爬升率(海平面)18300米/分
爬升时间(到15000米,速度M2)3分
实用升限 20000米
最大作战半径(带副油箱和侦察设备舱) 1850千米
[ 此贴被知风草在2008-06-22 17:21重新编辑 ]
离线知风草

发帖
2571
能量块
1440
经验值
80374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8-06-22
秃鹰=米格-29战斗机

米格-29(MИГ-29,英文写成MiG-29)是前苏联米高扬-格列维奇实验设计局研制的单座双发高机动性战斗机。预生产型飞机于1979年10月首飞,1982年投产,1983年开始装备部队。米格-29战斗机的基本作战任务是,能在任意气象条件下和苛刻的电子干扰环境中、在全高度范围和以各种飞行剖面摧毁距其200m~60km范围内的空中目标。所以它最适合于空中优势和近距机动空战;其后期的一些型号也可以进行空对地攻击和进行近距空中支援,对付地面上的活动或固定目标。1978年美国的卫星曾从试习基地拍摄到该机的照片,北约一度称之为“拉明”L。后来北约给与的正式绰号是“支点”(Fulcrum)。

米格—29是与苏—27平行研制的,当时规划这两种战斗将构成一个新的战术航空系统。该系统的任务是确保空中优势并承担所有前线作战任务,包括对地攻击。原设想苏—27重型战斗机在系统中是能满足各种要求的主力机种,而轻型战斗机米格—29则是作为补充的辅助性矾种,但进入设计阶段后,米高扬设计局力求使米格—29多承担任务。因此,到1981年该机已成为一种“微型”前线战斗机。也就是说,米格—29同时具有优秀的格斗能力和对地攻击能力,可以单独自主地用于作战,只是作战半径有限。米格—29(代号9)是在米格—23多用途战斗机和米格—25截击机之后研制的。最早的总体方案与后来的米格—31很相似,进气道在机身两侧,中等后掠角的上单翼,双发双垂尾,主起落架为前后串列双轮。以后在苏联中央流体力学研究院的参与下,同时美国F—15、F—16、F—17(F—18的原型机)设计方案的影响, 总体方案进行了多次调整,最后形成了翼身融合体、带边条中等后掠角、双垂尾、机腹进气的布局方式。米格—29没有采用电传操纵,但在操纵系统中装有较先进的CIIY—451自动控制系统。米格—29的l号原型机于1977年10月6日首飞。这架飞机与批生产型没有多大的区别,随即生产了10架试制批和8架试生产批的飞机,用于进行飞行试验。这19架飞机的代号分别是9—01。9—19,其中2号机和4号机在试飞中坠毁。由于第12架是批生产的首架飞机,所以外国刊物也有将米格—29统称为“9—12”飞机。1982年,米格—29开始在莫斯科和高尔基的工厂投入批量生产,1983年6月交付部队试用。其装备部队的时间比苏—27早约3年。1988年,米格—29在范堡罗航展上首次公开展出。 1986年开始,先后向古巴、前捷克斯洛伐克、前东德、印度、伊朗、伊拉克、朝鲜、波兰、罗马尼亚、叙利亚、前南斯拉夫和马来西亚(米格-29S)等国出口。

米格—29装有先进的机载设备和武器系统

其火控系统包括脉冲多普勒雷达、光学雷达、头盔瞄准具和火控系统计算机,自动化程度高,抗干扰能力强。该机可携带P—27雷达制导中距拦射空空导弹和P—60、P—73红外制导近距格斗空空导弹,还可携带57毫米、80毫米、240毫米火箭弹。最大武器外挂量为3000千克,装有1门30毫米航炮。动力装置为2台克里莫夫设计局的PII—33加力式涡扇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49.39千牛,加力推力81.34千牛。

米格—29的主要技术数据:

翼展l1.36--13.965米,机长17.32米,机翼面积38平方米;正常起飞重量1524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850O千克;海平面最大速度1500千米/小时,最大马赫数M2.3,实用升限17000米,航程1500千米(不带副油箱)、2900千米(带1个500升、2个800升副油箱),起飞滑跑距离250米,着陆滑跑距离600米。米格—29YB是双座型,首架原型机于1981年首飞。该型机身加长了0.1米,为安排后座而减小了燃油箱,还取消了雷达。

米格—29KBII是用早期批生产型改装的舰载机的过渡型,加强了机体结构,主要作为舰载矾飞行员在陆基机场使用的教练机,可用于训练斜甲板滑跳起飞和使用拦阻钩着陆。首架飞机于1982年8月21日首飞。

米格—29K是1988年6月23日首飞的舰载战斗轰炸机,换装了增大推力的PII—33k发动机。机翼外段可上折,加强了起落架和后机身的结构,加装了减速板、拦阻钩和空中加油装置,可挂4枚反舰导弹和4枚近距格斗空空导弹,火控雷达换成新型号的“甲虫”。1989年 l1月21日米格—29K(首次在“第比利斯”号(现改称“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航空母舰上试飞,成功进行了斜甲板滑跳起飞和使用拦阻钩着陆。但由于苏联解体后军方经费不足,米格—29K未被采用。米格—29KY是米格—29K的双座型。

1993年,米格-29CMT出现。米格-29CMT的性能非常接近俄罗斯的第五代歼击机。研制专家称,它的空战能力大约要比米格-29高出8倍,续航能力从2900公里提高到3500公里,战斗载荷也从原来的2吨提高到4吨。米格-29CMT上装备7个具有高速计算能力的电脑,俄罗斯国防部也允许在米格-29某些部位的改装过程中使用西方生产的电子元器件。初步估算这将使飞机机载设备总重量减少近600 公斤,使米格-29CMT能够加大燃料携带量及装配新的雷达设备,可以携挂多种型号的空空导弹和空地导弹及其它一些高精确度武器。

米格-29CMT是一种多用途战斗机。它可以完成歼击机、截击机、强击机、侦察机及空中指挥平台等多种功能,俄罗斯国防部决定要在 2020年前把150多架米格-29歼击机改装米格-29CMT。米格—29除装备独联体空军外,还出口到其它十几个国家。1991年,俄罗斯空军停止装备米格—29,该机全部转为出口外销并继续出现新的改型。其中米格—29C是1992年公开发表的改进型号,主要是换装了新型号的H—019At脉冲多普勒雷达。该型号生产数量很少。米格—29CM是在米格—29C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的型号,主要是增强空对地作战能力。为此,扩展了雷达的对地功能,加挂了Q-29T电视制导空地导弹、KAB—500电视制导炸弹、Q—31A反舰导弹。米格—29CE是出口马来西牙的型号,装备H—019M雷达和P—77中距空空导弹,可同时改击2个目标,还可携带Q—29电视制导空空导弹。




米格-29,МиГ-29,是米格设计局为苏联空军设计的最后一代野战前线战斗机。北约命名“支点”(Fulcrum)。
米格设计局是世界知名战斗机研制企业,甚至等同于苏联的代名词。
  60年代末,苏联总参谋部针对美国的“FX”计划(后演变为F-15战斗机),提出了相对应的PFI计划。PFI是俄语Perspektivnyi Frontovoi Istrebitel的缩写,意即“先进战术战斗机”。1971年,计划分化为两部分,一个是“TPFI”计划,T代表tyazholyi(重);另一个是“LPFI”计划,L代表Legkiy(轻)。LPFI计划全称为“轻型前线战斗机计划”促生了米格-29战斗机。1972年苏军向米格设计局提出研制新型战斗机替代苏军中米格-21和米格-23的需求。新的轻型战斗机将承担战术空中任务,及进行护航和地面攻击,设计局内部最初称之为“计划-9”,最终命名为“米格-29”。正式设计开始于1974年,提出了多个方案,其中有的方案就象米格-25的缩小版。随后生产了约19架原型机。当时苏联空军为米格-29战斗机定下的基本作战任务是,能在任意气象条件下和苛刻的电子干扰环境中,在全高度范围和以各种飞行剖面内,摧毁距其200米到60千米的空中目标。可见米格-29最初是作为空中优势战斗机研制的,后期的改进型号逐步具有了空地攻击和反舰能力。具体到空优作战任务方面,苏联空军通过分析其空战经验和军用飞机的发展趋势,要求米格-29必须既能胜任机动格斗,又能进行超视距空战。
  米格-29设计组的领导是罗斯蒂拉夫·阿波罗舍维奇·别里亚科夫,副手为A·A·丘曼奇延科、V·A·拉夫罗夫和M·R·沃登博格、阿纳托里·A·别罗斯维特。别理亚科夫是著名设计师和院士,二战期间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他早在1951年就获得了国家级奖励,在60年代任米格-23主设计师。另外还有14名副设计师。作家比尔·甘斯顿在其《俄罗斯飞机百科全书1875-1995》一书中,这样描述了米格-29设计的特性:“升力型机身和大型机翼完整的以整体空气动力学形式融合,两个低于轴心的发动机配备有可调进气口,能承受持续9G的机体结构,多模式脉冲多普勒雷达,全面的火控和电子战系统,武器为机炮外加不少于六枚的空空导弹”。这些是对米格-29恰如其分的概括。此后米格-29的概念研究在空军和各个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开始了。在苏联航空史中,有那么多航空机构联合起来进行一种飞机的整体规划,这还是第一次。
  1977年10月6日,在朱可夫斯基试飞中心,首席试飞员亚历山大·V·费多托夫驾驶原型机进行了首飞。工作效率极高的美国侦察卫星于同月在这一西方称为“拉曼斯科伊(Ramaneskoye)”的机场拍摄到了这一原型机,并暂命名“拉明-L”(RAM-L)。之后的几年里,出于妖魔化苏联和新闻炒作的需要,在西方传媒中对此机的描述充满了近乎夸张的恐怖。第二架原型机78年6月首飞。负责发动机试验的2号机和4号机,均因发动机问题先后于78年6月15日和80年10月31日坠毁。03号原型机是第一架双座米格-29UB教练型,于81年4月28日首飞,仍由费多托夫驾驶。1982年米格-29在莫斯科和高尔基的工厂投入批量生产,1983年开始装备部队。 
  由于苏联时期,军方对设计局的要求分工不同,“米格”长期设计野战前线战斗机,苏霍伊设计局负责国土防空战斗机和中远程对地支援作战飞机的设计。米格的前线战斗机一般以条件较差的前线机场为基地,执行中近短程空优作战任务,兼顾对地支援。因此米格战斗机相比起同时期的苏霍伊战斗机型号,一般轻而小,因此航程短,火控武器系统相对落后一些。到了米格-29时代,这一情况仍没有改变。米格-29是与苏-27平行研制的,当时规划这两种战斗将构成一个新的战术航空系统。原设想重型的苏-27战斗机在系统中是能满足各种要求的主力机种,而米格-29则作为补充的轻型前线机种。这类似于美国F-15与F-16的搭配,但美国构筑这一搭配的起因是经费问题。米格设计局当然不愿意自己的产品只能当配角,私下力求使米格-29的设计更加全面,可承担更多类型的任务。但由于总体规划的限制,最终米格-29的整体性能和作战能力仍无法与苏-27相比,尤其是作战半径小、火控武器系统较差,给米格-29未来的发展埋下了屡受挫折的伏笔。
  在20世纪80到90年代,由于之前的三十余年里,“米格”战斗机出口数量巨大,屡屡与美国战斗机对垒,名声在外,地位显赫。而苏霍伊设计局的产品,尤其是国土防空战斗机,如苏-9/11、苏-15等则受到苏联保密制度的限制,不能出口外国,名气远不如米格机。但是冷战后,俄罗斯取消了对苏霍伊战斗机出口的限制,面对先天条件好的苏-27的强大市场攻势,米格-29无法象其前辈米格-15、米格-21等那样再次在国际战斗机市场独领风骚,外销量少得可怜。米格设计局也陷入了巨大的困难之中。
  米格-29“支点”是俄罗斯单座超音速全天候空中优势战斗机,是米高扬设计局设计的最新型战斗机,也可能是该设计局的最后一个战斗机型号。米格-29的基本任务是在各种海拔高度、方向、气象和电子对抗条件下,消灭60至200千米内的空中目标。基型的米格-29具有有限的空地攻击能力,但其改进型号已具有使用精确制导武器攻击固定或移动目标的能力。米格-29设计期间共产生了19架原型机,其中制造了代号为9-01至9-11、9-12到9-15共14架,其他停留在图纸阶段。这一新型战斗机很快被北约分析人员命名为“支点A”。
  苏联空军给米格-29规划的典型作战任务是,在战区前线机场携带6枚空空导弹、一个机腹副油箱起飞,执行保卫轰炸机、攻击机编队提供230千米作战半径的护航任务。在适当航速下,这一作战半径可增至370千米。在部分米格-29进行护航的同时,其他米格-29可执行巡逻、拦截任务,为护航编队提供进一步支援。在后一任务类型中,米格-29可前出到机场外185千米处,油量确保能完成一次导弹攻击。假如只携带中距和近距空空导弹各两枚的话,米格-29的作战半径几乎可以扩大两倍甚至三倍。
  米格-29的批量生产于82年开始在莫斯科进行。第一架量产型号于83年8月在莫斯科附近的库宾卡空军基地交付。1984年经国家接受检验后,米格-29开始进入前线航空部队。初期生产、试飞和改进工作延续到85年。86年首批出口型号也已交付。85年2月装备了空地攻击电子吊舱的第14架原型机9-14号由托克塔·奥巴基洛夫驾驶首飞,揭开了米格-29多任务改进计划的序幕。苏联/俄罗斯空军共装备了超过800架米格-29,外销也达到500架。据称截至95年1月,俄罗斯已生产1216架米格-29单座型和197架双座型,合共1413架。1990年后生产的米格-29均被用于出口。91年12月苏联瓦解,其拥有的米格-29分散在分裂的各个共和国内。俄空军手中只剩下不足400架能正常操作的米格-29。查尔斯·迪克在其94年发表的论文《俄罗斯军队:现状和前景》中写道:俄空军司令科尔根·P·S·第聂金称俄空军只掌握了原有的米格-29部队中的37%,随着经济的一路滑坡,现在在俄空军中的米格-29数量更是下降到300以下。到了93年底,约100架生产中的米格-29因空军无法支付费用,只好存放在仓库里。其中48架后来用于作为改进型原型机。由于俄空军事故不断,每十万飞行小时接近12起,库存的一些飞机被用来弥补损耗。还有部分库存品出口到了其他国家,如8架出口至印度弥补损耗,出口伊朗41架,叙利亚48架。但“有钱的主”,如马来西亚则购买全新生产的米格-29N。此外还少量提供一些库存品给希望对米格-29评估研究的东亚国家。
  保加利亚、前南斯拉夫、古巴、捷克、前东德、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拉克、哈萨克斯坦、摩尔多瓦、朝鲜、波兰、罗马尼亚、前捷克斯洛伐克、叙利亚、土库曼斯坦、乌兰克、也门、索马里和马来西亚等国家都先后从正规、非正规渠道得到了米格-29。由于苏联解体和华约解散,东欧国家全面倒向西方,原东德以及其他东欧国家的米格-29归入了北约。因此米格-29也成为北约中唯一的俄制战斗机,但逐步被西方三代/三代半战斗机所取代。
  冷战后,米格-29在出口方面惨败于苏-27系列手下,仅仅得到了少量的订单,如马来西亚。中国作为传统的米格机用户,也在90年代初转向进口苏-27。国内经费不足,MAPO-米格又无法在国际市场中谋求足够的经费,直接拖慢了米格-29改进型研制计划。
  米格-29的基本特点如下:
  整体气动布局为静不安定式,低翼面载荷,高推重比。机翼上有三维方向调节的增升襟翼。
  米格-29的主进气口在起降和滑行时可以关闭,以避免吸入异物。在这些时候空气由进气道顶部的副进气口吸入。
  米格-29采用专门为其设计的RD-33高性能涡扇发动机,最大推力8300千克。机身部分结构采用复合材料。机身的部件划分非常便于批量生产。制造期间,广泛采用了数控机床、结构模块化和自动焊接技术等先进工艺。
  米格-29装备了一个综合火控系统,包含三个互联的子系统,分别是雷达、红外和可见光系统。
  米格-29的发动机和机载设备均具有非常合理的规划设计,测试和制造工作同步进行,使得飞机性能和用途具有可扩展性,代表着现代战斗机的新水平。将来也许我们不再需要任何地面测试设备,这样飞机设计和制造的周期就可以大大加快了。
  1988年,米格-29成为第一种在国际航展上展出的苏联战斗机。
  西方世界第一次近距离的看到米格-29是在1986年7月,当时库宾卡航空团派出了六架米格-29前往芬兰作演示飞行。现在米格-29对于航空爱好者是再熟悉不过了,因为由米高扬设计局、俄政府、俄出口机构和空军组成的米高扬-MAPO集团不断在世界各地的航展上展出米格-29战斗机。1989年米格-29第二次参加巴黎航展,不料意外坠毁,飞行员在接近零高度的空中借助K-36D弹射座椅逃生。这件事令米格-29更加出名,但肯定给考察米格-29的外国客户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米格-29大致情况如下,翼展11.36至13.965米,机长17.32米。正常起飞重量1524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850O千克。大小、重量介乎于F-15与F-16之间。海平面最大速度1500千米/小时,最大马赫数M2.3,实用升限17000米,航程1500千米(不带副油箱)。执行空战拦截任务时,推重比达1.089,与F-16相近,稍低于F-15。
  在设计方面,米格-29在气动设计上的最大特色,就是其精心设计的翼身融合体。米格-29的主机身和机翼内段之间呈圆滑过度(即流行的翼身融合设计),机翼内段前端形成边条,后掠角73.5度。机翼外段前沿后掠角42度,展弦比3:5,2度下反角。翼身融合体带来的升力占总升力的40%。外段机翼上有液压控制的副翼。全翼展宽度的液压控制前沿襟翼分成三段,由计算机控制与后沿开缝襟翼共同工作,以提供更好的机动性能。副翼俯仰范围为+25度到-15度。垂尾采用双垂尾方式,分别位于机身中线外1690mm处。垂尾向机身外侧倾斜6度,前沿后掠角47度50分,方向舵偏转角为±25度。全动平尾后掠角约50°,操纵面上均无调整片。垂尾是碳纤维复合材料和蜂窝结构,平尾和操纵面选用的是金属蜂窝构件。总的来看米格-29的外形和苏-27相似。
  垂尾的前沿向前伸展到机身与机翼接缝处的上方,与BVP-30-26M箔条/红外诱饵发射器相连。这一设计相当独特,增大纵向安定面的面积,提高了从尾旋中摆脱的能力。而通常箔条/红外诱饵发射器一般是安排在机腹或机身两侧的。两个差动平尾前沿后掠角50度,平尾翼展7.78米,俯仰范围为+15度到-35度。位于机身前端的边条设计类似于F-16,可防止飞机在以最大俯冲角度攻击时出现副翼失效的现象。制造期间,广泛采用了数控机床、结构模块化和自动焊接技术等先进工艺。但工艺水平仍难与美国相比,略显粗糙。在第100架出厂后,后续生产的米格-29的垂尾方向舵增大了面积。
  米格-29飞行控制系统的主要问题是,控制各翼面机械操纵方式较为落后,不如西方第三代战斗机使用的数字式线传系统。米格-29的机上计算机可在飞行员做机动动作时提供监测限制,以防飞机飞出自身性能限制的范围。在滚转中,飞机飞到26度迎角时,会出现副翼失效的现象。但在俯冲时可以不考虑迎角和过载的限制。在海平面高度以450千米/时速度飞行时,米格-29标准的持续转弯半径为225米;以800千米/时飞行(这是目前各种战斗机作低空格斗的速度上限)则为350米。这两个指标优于以机动性出众而闻名的F-16。在海平面高度以0.85马赫飞行时,米格-29的水平加速度为11米/平方秒;在6000米高度时,则为6.5米/平方秒。米格-29的机械操纵系统仅有两重液压装置,不象西方那样通常采用三重(又称三余度)或四重装置确保可靠性和被击伤时的生存力。这样会减低米格-29的生存力,但与苏联空军的作战和后勤理论相符。
  米格-29的两台发动机间有较大空间,在机背上形成了一个长条状的凹陷。两个发动机进气口分别安装在两主翼前端下方,截面呈矩形,内倾8度,以配合机翼不同部分的厚度变化。进气口前沿呈60度楔形,在高迎角条件下仍能提供良好的进气条件。每个进气口带有一个气流铰接挡板和三个向上开的辅助进气口,用于控制进气来源。在起飞和着陆时,挡板与前起落架随动,挡板挡住主进气口,则辅助进气口工作,此时辅助进气口向下打开,空气从辅助进气口的百叶窗形缝隙和887个小孔中进入进气道。在主进气道关闭,发动机只能从辅助进气口吸入空气的情况下,米格-29仍能以0.85马赫飞行。使用辅助进气口可避免发动机吸入地面异物,这对于经常要在野战机场起降的米格-29尤为重要。
  米格-29机身结构主要为铝合金组成,部分机身加强隔框使用了钛材料,以适应特定的强度和温度要求,另少量采用了铝锂合金部件。主翼有三条截面为圆形的翼梁,覆以铝锂合金的蒙皮。铝锂部件广泛采用电子束焊或氩弧焊。机身内的第1号主油箱容积2550升,安装在第一条翼梁前面。两块减速板分别安装在两台发动机之间的机身上部和底部。机身有四条纵向主梁,两条位于发动机之间,另两条分别在发动机外侧。靠外的两条主梁向后延伸出机身范围,作为平尾的安装支撑点。米格-29上采用的复合材料约占整机的4%,少于西方第三代战斗机的比率,主要分部在平尾、副翼、襟翼和方向舵面上。机头雷达罩为介电质复合材料。
  起落架为可收放前三点式,单轮主起落架,前起落架则为双轮。前轮起降滑行时可偏转±8°,低速滑行时可偏转角±30°,可通过座舱内的换档开关控制编转角,后部有挡泥板。米格-29是第一种前轮可转向的米格战斗机,从而降低了刹车的耗损和对地面牵引车辆的依赖,也便于飞行员在地面操纵飞机滑行。主轮尺寸为840×290毫米,前轮尺寸为570×140毫米。
  米格-29采用的RD-33(PД-33)涡扇发动机由克里莫夫设计局研制,双轴,低涵道比,采用共11个单元体的单元体结构。单台不加力推力为50千牛(5040千克力),加力推力为81.4千牛(8300千克力),采用全权限数字式控制。最大加力耗油率2.09。发动机推重比按干质量计算为7.87,按交付状态质量6.62。后机身左侧装有辅助动力装置,并开有相应进气口。该发动机由莫斯科契尔尼舍夫工厂(又称红十月工厂)生产。该发动机工作稳定,可在飞行包线内任一点空中再起动和接通加力,并且设有俄罗斯发动机普遍采用的补氧系统。按苏联战斗机发动机传统,RD-33的高空高速特性突出。RD-33的性能与F-16A/B型装备的F100-PW-100发动机相比,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但可靠性、可维护性一直为外国用户所批评,尤其是印度空军的米格-29部队,因发动机事故多次导致部队停训,直接影响了战斗力。据说苏-27采用的AL-31系列发动机同样有这一问题,实际大修寿命与公开宣传中的数字相去甚远。
  米格-29的机身实用寿命为2500小时,可以以20.8小时/月(250小时/年)的使用率服役上10年。

米格(mig)-29战斗机是俄罗斯米高扬和格列维奇设计局推出的第三代超音速战斗机,该机于70年代开始研制, 1977 年首次试飞, 1985 年初投入使用,共有A、B、C、D、M等型号,其中M型是其90年代最新设计,又称米格-33。


    米格-29M的总体尺寸与A型一样,但广泛采用了复合材料。机长11.36米,翼展17.32米,机高4.37米。最大起飞重量 18000 公斤,采用了2台最新设计的RD-37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8770公斤,实用升限17000米,航程3200公里。


    米格-29M战斗机与米格-29A战斗机相比,最大的特点是装备了新型雷达,新型红外搜索系统,新型导弹,以及更大推力的发动机和电传操纵系统。米格-29战斗机装备了“甲虫”多用途多普勒雷达,采用了高、中、低脉冲重复频率工作。武器控制系统装有一种新型光电设备,能计算出发射导弹的各种条件。机上有9个外挂点,可携带各种新型空空导弹和空地导弹。其中包括俄罗斯最新研制的

    AAM-AE空空导弹,它能击落过载为12个G的空中目标,最大发射距离110公里,还可携带射程更远的R-27RE拦射导弹,最大射程170公里,超过美国的“不死乌”远距空空导弹,更令人关注的是它所携带的KH-31P高速空地导弹,具备摧毁所有现役的中距和远距地空导弹系统制导雷达的能力,包括美国陆军使用的“爱国者”防空导弹及各种防空警戒雷达,该导弹采用了宽频带、反雷达寻的头,发射距离超过100公里。


    此外,机上装备的加尔德尼亚-1-FUE主动雷达干扰机、雷达警告接收机和箔条/曳光诱饵弹投放器(120发诱饵弹),使其电子战能力提高1倍。


    米格- 29战斗机总设计师贝里亚科夫自称:“此战斗机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

    尽管米格-29战斗机在海湾战争中曾被美国的F-15、F-16战斗机击落,然而,这并不能说明米格-29战斗机的性能不好,主要是伊拉克的飞行员素质不高。米格-29战斗机仍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战斗机之一。   
MIG 29 OVT 6月18日,米格29战斗机在巴黎航空展上表演。第四十七届巴黎国际航空航天展十八日在巴黎北郊的布林歇机场拉开帷幕。俄罗斯灵活的战机表演成为第一天的焦点。而美欧两大航空巨头波音、空客则再次上演“龙虎斗”。 
  中新社巴黎报道,俄罗斯国防出口总公司此次推出了五十多家企业参展,展出四百余种先进武器和军事产品,以苏35和米格35为代表的超现代化多功能歼击机成为最大的亮点。
  巴黎航展开幕首日,米格29OVT轻型多功能歼击机进行了十分钟的特技飞行表演,由于安装了新型发动机,飞行员在飞行表演中向业内人士和媒体记者展示了绝活:战机像直升机一样突然悬在空中,同时机身还能完成向任意方向的转动。
  米高扬公司负责销售的负责人对该机型充满信心和期待,他在航展当天宣称,公司计划在2020年前供应350架米格29现代化改型歼击机。有消息说,米高扬公司正在争取印度这个大买家。
[ 此贴被知风草在2008-06-22 17:22重新编辑 ]
离线知风草

发帖
2571
能量块
1440
经验值
80374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8-06-22
毒蛇=米-24雌鹿直升飞机

前苏联米里直升机设计局设计的苏联第一代专用武装直升机。该机于60年代末开始研制,1971年定型,1972年底完成试飞并投入批生产,1973年正式开始装备部队使用。米-24共发展了A、B、C、D、E和F六种型号,生产了大约2000架。 

米-24A,初期生产型,驾驶舱内有4名机组人员(驾驶员、副驾驶员、炮手兼领航员和前现观测员),机身两侧的短翼有 20度后掠角和 15度下反角,每侧短翼各有3个武器控架,翼尖挂架有无线电制导的AT-2B反坦克导弹,内侧挂架挂有火箭弹发射筒,机头装一挺12.7毫米机枪。 

米-24B,短翼,无上、下反角,每侧短翼各有两个武器挂架,该型未投入大量生产。 

米-24C,教练型。 

米-24D目前是俄国武装直升机群的主力,机身为重新设计的窄机身,驾驶舱改为前后串列式布局,炮手坐在前面,有较宽的视野(水平视野为270度,前下方视野为45度),驾驶员坐在后面,视野较差(前下方视野为15度)。机头防弹玻璃在上方装有一低空速探测器,用来指示火箭弹最大散布面的最佳条件,机头下方改装一挺4管12.7毫米机枪,这种机枪具有对空和对他的攻击能力,短翼上所挂的武器与A型基本相同。 

米-24E型,机头改装一门火力更强的双管23毫米机炮,短翼上改装性能更好的“螺旋”(AT-6)型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 

米-24F,空中格斗型,短翼上可挂空空导弹,也可挂AS-10空地导弹。
[ 此贴被知风草在2008-06-22 17:25重新编辑 ]
离线知风草

发帖
2571
能量块
1440
经验值
80374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8-06-22
狂龙,霸王=SR-71黑鸟侦察机

SR-71“黑鸟”(BlackBird),美国空军高空高速侦察机。飞行高度达到30000米,最大速度达到3.5倍音速,这称之为“双三”。因此SR-71比现有绝大多数战斗机和防空导弹都要飞得高、飞得快,因此出入敌国领空如入无人之境,在苏联、中国的“枪林弹雨”中都未受到任何实质威胁;在以色列上空侦察以色列核设施时,以军F-4战斗机向它发射了AIM-9“响尾蛇”空空导弹,但是导弹飞得却还比SR-71慢。

SR-71是第一种成功突破“热障”的实用型喷气式飞机。“热障”是指飞机速度快到一定程度时,与空气摩擦产生大量热量,从而威胁到飞机结构安全的问题。为此机身采用低重量、高强度的钛合金作为结构材料;机翼等重要部位采用了能适应受热膨胀的设计,因为SR-71在高速飞行时,机体长度会因为热胀伸长30多厘米;油箱管道设计巧妙,采用了弹性的箱体,并利用油料的流动来带走高温部位的热量。尽管采用了很多措施,但SR-71在降落地面后,油箱还是会因为机体热胀冷缩而发生一定程度的泄漏。实际上,SR-71起飞时通常只带少量油料,在爬高到巡航高度后再进行空中加油。

SR-71的研制始美空军和洛克西德·马丁公司于1959年开始实施的OXCART计划。该计划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设计一种能够在20000米以上高空进行高速拦截的战斗机。1962年,该计划的第一架试验机A-11(左图)试飞,为了掩人耳目,该机对外宣传时使用YF-12战斗机这一称谓。经过对A-11及后来加装的火控、武器系统的大量试飞验证,美军认为这一战斗机技术不够成熟,放弃了计划。但A-11的优秀性能使得美军决定将其改进型作为高空高速战略侦察机使用,这就成就了SR-71。而A-11上的火控、武器系统也为后来海军F-14战斗机的研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A-11与后来的SR-71外观上主要的区别是边条与机头雷达罩之间有一个切口,而SR-71则没有。

A-11有两名机组成员:飞行员和武器操作手。相应的SR-71上也有两名成员:飞行员和系统操作手。座舱呈纵列式。由于SR-71的飞行高度和速度都超出人体可承受的范围,两名成员必须穿着全密封的飞行服,看上去外观与宇航员类似。

SR-71上装有先进的电子和光学侦察设备,但都处于绝对保密的状态,外界了解甚少。但通过对其飞行速度和光学照相机的分析,据信一小时内它能完成对面积达324000平方千米的地区的光学摄影侦察任务。形象的说,它只需要6分钟就可以拍摄得到覆盖整个意大利的高清晰度照片。其光学镜头的性能超乎一般的想象,但分辨率高度保密。为了避免飞机向前飞行引起的误差(即使是快门闪动的一瞬间,SR-71也会向前运动距离也相当长。),侦察照相机均装在导轨上,摄影时向后运动,使得相机相对于地面静止。

最上图中的SR-71是唯一一架SR-71教练机,外号“钛鹅”。教官坐在后舱,因此后舱比前舱高出一截,使教官拥有良好视线,有利于观察周围环境。下图是一架SR-71在降落,放出了一朵巨大的橙色减速伞。



由于SR-71的任务往往是进行远程战略侦察,因此空中加油也成为了它的家常便饭。当然,SR-71本身的续航能力也相当不错。在冷战时期,SR-71经常飞行的路线包括:日本冲绳岛嘉手纳基地——北朝鲜;土耳其——苏联高加索地区;菲律宾——中国兰州。由于维护费用过高,SR-71在80年代末退役,转给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作高空高速科研研究用途,因此可以看到垂尾上有NASA字样。但在海湾战争中部分SR-71曾重新服役。

下图是一架“钛鹅”在起飞,发动机喷出脉冲状的高温喷气,边条和翼尖拉出了白色的气流漩涡。SR-71采用了普惠公司的J-58轴流式发动机,带有后加力燃烧室,单台最大推力14460千牛。目前多数喷气式飞机都采用涡轮风扇发动机,SR-71这一特异之处是考虑到轴流式发动机在高速飞行时性能较为优异。发动机进气口的前端有一个可自由调节的激波锥,以适应不同速度飞行时对进气的不同要求。

在美国人设置的层层“黑幕”的笼罩下,长期以来人们无法了解“黑鸟”家族的真相。实际上,“黑鸟”家族,即“黑鸟”系列飞机有三代: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单座侦察机A—12“牛车”及其派生型、试验战斗机YF—12A和美国空军的战略侦察机SR—7l。这三种型别的飞机分别制造了15架、3架和31架。目前仍在使用的“黑鸟”只有4架:由美国空军第9侦察联队第2分遣队使用的两架SR—71A重新服役型、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德赖顿飞行研究中心使用的一架SR—71A和一架SR—71B。
在“黑鸟”家族这老少三代中,实际完成研制并装备部队使用的中只有A—12“牛车”和SR—7l“黑鸟”,但SR—71的问世是与前两者密不可分的。清楚了解前两者的来龙去脉,自然就会了解SR—71的由来。
中情局的秘密侦察机A-12
A—12“牛车”,是1959年洛克希德公司为美国中央情报局研制的高空高速侦察机。一些新闻媒体曾介绍的SR-71的原型机A—ll,实际上就是A—12“牛车”。早在1955年,在U—2侦察机首次试飞不久,洛克希德公司专门负责开发研究的“臭鼬工厂”,便开始对U—2的后继机,一种减小雷达反射截面积的超音速侦察机进行基础研究。为了对付当时技术性能逐步提高的苏联雷达系统,在U—2飞机的著名设计师凯利.约翰逊的领导下,“臭鼬工厂”执行了一项代号为“热忱”的计划,以研究速度M3一级、且能极大减小机体雷达反射截面积的新式侦察机。
1957年,该公司首先提出了采用切尖三角形上单翼和两台涡轮喷气发动机的设计方案,代号“天使长1”(AIohangel l),简称A—l。
接着又提出了一种采用与F—104战斗机相似的具有菱形翼剖面、中单翼布局、装两台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方案,代号“天使长3”,简称A—2。
在“热忱”计划所研究的减小机体雷达反射截面积技术的A—3之后的各方案,都叫A系列方案,就不加“天使长”这个代号了。所以,后来研制出来并装备使用的A—12和美国长期以来对外宣传称为A—11的飞机,其编号中的A就是“天使长”英语一词的第一个字母,它不表示飞机的用途。
A—12是在A—ll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并且满足了军方提出的要求。与它竞争,是康维尔公司提出的子母机方案。该方案采用升力体外形、是速度M4一级的无人侦察机,绰号“鱼”,计划从B—58“超盗贼”飞机上发射。
美国国防部、空军和中央情报局对这两种竟争方案进行了对比审查,最后选定了A—12方案,并于1959年8月29日正式批准。1960年1月26日,中央情报局与洛克希德公司签订了制造和试验12架A—12侦察机的合同,A—12飞机随之也进入了研制阶段。1962年2月26日,A—12的一号机在洛克希德公司的加利福尼亚州伯班克工厂正式出厂,并被运往位于内华达州称为“死湖”的秘密试验基地。1962年4月26日,A—12进行了首次试飞。
该基地在拉斯维加斯西北,是一片辽阔的干湖,有1500米长的跑道,曾进行过U—2飞机试飞和有名的“红旗”军事演习。为作为A—12飞机的试验和使用基地,该基地于1964年进行了扩建,修建了长达2500米的新跑道。1962年5月2日,l号机在第二次试飞中速度就达到了M1.1。10月5日,开始把右发动机由J75换为推力更大的J58(即JT1lD—20A)进行试飞。1963年1月15日,把左右两台发动机都换成J58进行了试飞。换装了推力更大的发动机后,A—12达到了设计速度性能:7月30日速度突破了M3;同年11月在高度4800米飞出了设计最大速度M3.2。
1964年2月3日,在高度25000米,该机以 M3.2速度飞行了10分钟。
A—12飞机翼展16.94米,机长31.17米,机高5.64米,机翼面积166.76平方米;着陆重量23586公斤,最大起飞重量53070公斤。机体为采用铣合金材料的硬壳式结构。机体外形的突出特点是三角翼和从翼根前缘开始向机头延伸的大边条,在两翼的半翼展位置各装一台发动机。在试验阶段,飞机装普?惠公司的J75发动机,推力为68.6千牛;生产型飞机改装推力为91.2千牛(加力推力为140千牛)的J58发动机。机翼油箱在发动机短舱内侧。机身上装有受油管,飞行中可由KC—135加油机加油。
A—12从1965年开始使用,曾执行过代号为“云雀”行动的侦察古巴的任务和代号为“黑盾”行动的侦察越南、中国和朝鲜等国的任务。1968年,随着美国空军装备SR—71,A—12便被SR—71所取代。
用A-11掩护A-12
在A—12系列飞机中,除了中央情报局订购的12架A—12之外,还制造了l架双座型的A—12B和两架用于空中发射D—21遥控无人驾驶侦察机的派生型M—21,其绰号为“鹅大妈”。所以,A—12系列飞机共制造了15架。
在1963年到1968年5年中,A—12共损失了6架,其中包括一架M—21。最初的一架是在1963年5月23日发生的飞行事故中损失的。当时飞机在飞行中突然发生上仰,失去控制,飞行员弹射出飞机后,飞机进入螺旋坠地。这次事故受到严格保密,所以外界仍不知道有A—12。后来,该机在一次飞行试验中因故障曾在新墨西哥州柯特兰空军基地紧急着陆。
1964年2月29日,约翰逊总统发表讲话,公布了代号为“牛车”计划的一些情况。其要点如下:美国成功研制了一种能在21336米高度,以3219公里时速飞行的新式喷气试验机A—11;现在几架A—11正在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进行试验;既可军用又可民用的A—11,其优异的速度、高度和续航性能是先进技术的结晶,目前正在试验研究这些先进技术在远程截击机和超音速客机上的应用;该飞机大量采用钦合金材料,可以3倍音速飞行,该计划已从1959年开始实施,上、下议院议员都有资格充分了解该机的研制情况;机体由洛克希德公司伯班克工厂研制,J58发动机由普?惠公司研制,火控系统和空对空导弹由休斯飞机公司研制。
随着总统讲话的发表,还公开了该计划战斗型YF—12A的1号机照片。其实在总统讲话中,已经暗示了该截击型机的存在。而且,他在讲话中把A—12飞机说成是A—11,这不是一时疏忽,而是有意掩护该机的实际编号。这就是长期以来一些新闻媒体都把A—12说成是A—11的根本原因。
双座型A—12B,是在单座型A—12的基础上发展的教练型。主要改进是将其驾驶舱后面安置侦察照相机的“Q舱”,改成了第二乘员舱。为确保后舱乘员视界,改成的后舱明显比前舱高。A—12B仅制造了一架,绰号“钛鹅”。
1962年11月,A—12B在伯班克工厂出厂被运往于湖试验基地,1963年1月首飞。中央情报局在A—12首飞前,就开始从空军和海军选拔和训练该机的飞行员,以使他们能承担秘密试飞任务,同时还在干湖试验基地建立了第1129特别行动中队来实施训练计划。
A—12的制造编号从121开始,最初从121到125号机(其中第4号机是双座型A—12B)都装普?惠公司的J75发动机,但单座A—12的初期型和126号以后的批生产型飞机都改装了普?惠公司的J58发动机,唯有A—12B始终使用J75发动机。A—12B采用推力较小的J75发动机,实际上很难以M3的速度作巡航飞行,其目的就是便于使那些以前只驾驶过飞行速度在Ml至2一级飞机的驾驶员,通过该机的训练能够平稳地向驾驶A—12过渡。
"接线板"计划
A—12系列飞机的最后两架,工厂的制造编号为134和135,是洛克希德公司按“接线板”计划研制的D—12(原编号为Q—12)无人驾驶侦察机的运载母机M—21“鹅大妈”。M—21由A—12改装而成,具体改动是在A—12的后机身上设置了发射无人机的支架,并在原Q舱位置设置无人机发射操作员座舱,所以它是一种双座型机。
1960年5月10日,美国空军飞行员加利?鲍尔斯驾驶的U—2侦察机在苏联境内被击落,为此,美国人开始探索使用无人驾驶侦察机在极危险空域进行侦察活动的技术,“接线板”计划随之出笼。在编号D—12中,这个D,除含有遥控无人驾驶飞机(Dmne)之意外,还含有子机(Daud2ter)之意。而母机M—21中的M,则含有运载母机(Mother)之意。
D—21的翼展5.80米,机长13.06米,机高2.14米;最大重量4990公斤;采用BJ43—MA—11冲压式喷气发动机,推力6.672千牛;最大速度M3.25,续航距离5550公里。该机的照相设备装在机头下面被称为可回收舱的容器内。在飞机完成侦察任务后,该容器可按预设程序或据遥控指令抛投在一定范围内,然后由JC—130B飞机回收。D—21无着陆装置,在投下可回收舱后便自动爆炸销毁。
1964年12月22日,M—21首飞,原预定在1965年3月由它运载、发射子机,但由于它在试验中发生了种种故障,所以推迟了整整一年。1966年3月5日,由出厂编号为135的M—21发射了编号为503的D—21。1966年7月30日,在发射试验中,因子机未能正常脱离母机,致使子机与母机一起坠落,虽然母机驾驶员弹射逃生成功,但发射子机的操作员不幸丧生。
“接线板”计划因这次严重事故而被迫中止,取而代之的是由B—52H两翼下挂载2架D—21B的“老碗”计划。D—21原是与M—21配合使用设计的,所以从低速的B—52H上发射,难于增速到M3.2,为此就在它机体下部加装了火箭助推器;为便于与B—52H连接,还在它的机背上安装了挂载装置。从阿拉斯加的艾尔森空军基地出动的能发射D—21B的B—52H,实际上是在中国上空执行侦察任务。
D—21最终只制造了6架,制造编号为501至506,其中4架进行了试验发射。其余两架制造编号为501和502的飞机,被改装成D—21B进行了B—52H的地面和空中运载试验。D—21B共生产了32架,工厂生产编号为507至538,从1967年11月到1970年2月共发射了16架。剩下的16架和D—21的501、502号一道,由驻扎在亚利桑那州戴维斯—蒙塞空军基地的军用飞机保管处理中心封存,直到1977年这两种无人驾驶遥控侦察机才公开其身份。
M—21“鹅大妈”因事故损失了一架,另一架只服役了很短时间。
试验战斗机YF—12
YF—12A虽然仅以试制3架而告终,但毫无疑问,它仍是“黑鸟”家族排行第二的前辈。
1964年,虽然约翰逊总统在公布“牛车”计划时,曾以A—11来掩护A—12,并含蓄地透露了当时已开始研制的YF—12A远程截击机,但A—12的存在,直到80年代初才由该机的设计师凯利?约翰逊真正公诸于世。
“臭鼬工厂”很早就开始考虑把A—12“牛车”改为战斗机,但正式研制是从1959年9月开始的。当时,美国空军取消了北美公司XF—108“轻剑”战斗机研制计划。XF—l08是在仅以试制而告终的XB—70“瓦尔基里”轰炸机的基础上,按比例缩小来研制的一种速度为M3一级的截击战斗机。原计划该机将装备XB—70的ASG—18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和GAR—9空对空导弹(即后来的AIM—47),它们仍由休斯飞机公司继续研制。
由于研究、制造和使用经费过于庞大,空军取消了采用XF—108截击机的计划,相应配套的新式武器系统、ASG—18火控雷达和GAR—9导弹的研制工作也被搁置起来。在行将取消XF—108研制计划之前,当时正接受A—12研制任务的洛克希德公司说服了美国空军,用ASG—18火控雷达和GAR—9导弹来装备A—12,使它成为一种3倍音速的截击战斗机。这样做,既经济又可行。1960年3月16日,凯利?约翰逊向空军提出了名为AF—12的战斗机设计方案,并签订了试制3架飞机的合同。
1962年10月,美国空军向洛克希德公司提交了AF—12的订货书,由此拉开了试制3架飞机的序幕。
AF—12将A-12的Q舱改为火控系统操作员座舱,是“黑鸟”系列继A—12B之后的第二种双座型飞机。除此之外,它与A—12的最大区别在于,由于其机头内装ASG—18雷达,故原来一直延伸到机头的机身边条在驾驶舱侧面中断。并在边条前端根部设置了红外跟踪传感器。在该传感器后面,边条下面机身左右两侧沿纵向设置了4个武器舱,每个可各装一枚GAR—9导弹。风洞试验结果表明,切断原A—12的机头边条致使飞机方向稳定性下降,为此在机体尾部下面加装了折叠式腹鳍,并在发动机短舱下面加装了固定式腹鳍。1963年8月7日,AF—12的1号机首次试飞,1963年11月26日,2号机首飞,1964年3月12日,3号机首飞。
在2号机首飞的阶段,这种试验机仍称为AF—12。1964年2月,该机被正式命名为YF—12A。就在约翰逊总统宣布A—11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试验时,就有两架已经试飞过的YF—12A正从干湖基地运往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美国空军认为,为了对付苏联研制超音速轰炸机,必须装备2倍音速的截击机,因此要求装备93架F—12B。F—12B是计划中YF—12A的生产型,为增大导弹挂载量,机身有所加长。1965年3月18日,YF—12A首次进行了发射导弹攻击试验,并击落了Q—2C靶机。
此后,YF—12A又进行了12次发射AIM—47导弹的试验。该机还曾在另一次试验中,用ASG—18雷达成功地探测到了飞行在海平面上空457米高度的波音公司JQ—47“同温层喷气”靶机。YF—12A机翼翼展16.94米,机长3O.99米,机高5.64米,机翼面积166.76平方米;着陆重量30844公斤,最大起飞重量56246公斤。虽然它的机体长度比A—12稍短,但机体重量却增大了。
尽管YF—12A进行了一系列武器发射试验,并取得了成功,但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以资金困难为由,没有批准空军采用该机的生产型F—12B。结果,YF—12A仅以试制3架而告终。1968年1月,美国国防部发布通告中止执行该机研制计划,随之1号机被封存,2号机和3号机则由NASA一直使用到70年代末。3号机曾在1965年5月1日创造了24468.86米的飞行高度记录、3331.41公里/小时的飞行速度纪录。
虽然F—12B是计划中的YF—12A的生产型,实际上并末真正制造过。该型加长了机身,可挂载8枚导弹,内部载油量也增大了。其生产计划被取消后,美国空军打算用由F—106A“三角标枪”截击机经现代化改进而成的F—106H,来代替F—12,但由于越南战争不断升级而中止。后来休斯飞机公司将被取消的ASG—18火控雷达系统和AIM—47导弹,发展成了AWC—9火控雷达系统和AIM—54“不死鸟”导弹,并将其装备F—14“雄猫”战斗机,以保卫美国海军航空母舰编队免受苏联超音速轰炸机的攻击。
RB—12也是原计划中YF—12的另一种生产型号,但并末进行研制。该机是将A—12机身内部的武器舱改装设置了旋转式投放装置,可携带4枚180公斤级的小型核弹,而且具有侦察能力,故称为RB—12。此外,YF—12还有一种纯粹轰炸机型的B—12方案。上述两种方案均只停留在计划上,并未进行研制。不过,B—12方案后来被用在了RS—71(公司名称为RS—12)计划中。
从RS—12到SR—71
在A—12研制计划实施时,“臭鼬工厂”就向美国空军提出了以A—12为基础的侦察/轰炸型方案RB—12。在A—12开始进行飞行试验时,洛克希德公司就在制造RS—12和B—12的模型。RS—12是A—12的按比例放大型,是一种既能执行侦察任务,又能实施核攻击的侦察/攻击飞机,其研制计划最终半途夭折。在它的编号中,R代表侦察(Reconnajssance),S代表攻击(Shike)。专用侦察型R—12是A—12的双座按比例放大型,它顺利地进入了实机研制阶段,最终R—12作为SR—71总计生产了31架。那么,R—12为什么又变成SR—71了呢?原来在洛克希德公司提出RS—12和R—12两个方案的同时,罗克韦尔公司则提出了以B—70“瓦尔基里”轰炸机为基础的RS—70侦察/攻击机的方案来竞争。所以,洛克希德公司的两个方案虽然在本公司内称为RS—12和R—12,但对外则称为RS—71和R—71。
实际上,研制出来的侦察机既不叫RS—71,也不叫R—71,而称为SR—71。其中原委与约翰逊总统将A—12对外称为A—ll完全一样,SR—7l也是由他亲自对外宣布的。1964年7月25日,约翰逊发表讲话,透露了洛克希德公司正在研制第二种速度3倍音速的军用飞机,编号为SR—7l,是一种可在世界范围内使用的先进远程战略侦察机。
总统的这次讲话没有隐藏SR—71的军内实际编号,但此时SR已无攻击、侦察之意,其含意已变为战略侦察(Strategic Reconnaissance)了。
1962年6月,美国空军对R/RS—71进行了模型审查,同年12月6日签订了制造6架试验机的合同。最后把侦察攻击型RS—71改为战略侦察型SR—71A,共制造了29架,其教练型SB—71B制造了2架。此外,还用YF—12A的l号机和地面试验机的部件改装了一架SR—71C。SB—71型总计制造了32架。
SR—71A是由YF—12发展而来的战略侦察机,也是“黑鸟”家族中生产架数最多的一种型号。该机于1963年2月开始研制。1964年10月29日l号机出厂,井被运往负责试验的加利福尼亚州旁姆戴尔工厂,在完成地面试验后,于同年12月22日首次飞行。1964年12月7日,美国空军决定将加利福尼亚州比尔空军基地提供给SR—7l战略侦察机使用,并组建了第4420战略侦察机联队。该联队即是美国空军第9战略侦察联队的前身。1965年SR—71通过了美国空军战略司令部的鉴定,并在1966年1月开始交付第9战略侦察联队使用。
与A—12和YF—12A相比,SR—71A机翼翼展、机高和机翼面积均与A—12和YF—12A相同,但机身加长了,为32.74米。机身两侧的边条一直延伸到机头,取消了发动机短舱和机尾下的3块腹鳍。该机机内载油量增大,飞行重量和航程也有所增加。机载设备包括简单的战地侦察设备、入侵侦察用的高性能探测装置,以及每小时能侦察面积为15.5万平方公里的战略侦察系统。
到1967年9月,29架SR—71A全部试飞成功。1968年3月8日,第一架SR—71A(64—17978号)部署到位于冲绳的嘉手纳空军基地,以取代A—12执行战略侦察任务。两周后,SR—71A开始执行对越南和中国的侦察任务。1990年1月21日,驻嘉手纳基地的最后一架SR—71(64—17962号)离开该基地返回美国。1990年1月26日,SR—71A的使命全部结束,所有飞机也随之退役。SR—71B是SR—71A的串列双座教练型,后座舱为教官舱,比前座舱高,这样前后座的乘员都有较好的视界。在该机发动机短舱下,又重新装上了两块固定式腹鳍。该型共生产了两架,分别于1965年11月18日和12月18日首飞,于1966年1月交付使用,用于培训SR—71A的飞行员。1968年1月11日,SR—71B的2号机因飞行事故坠毁,剩下的一号机后来作为NASA的831号机用于各种飞行试验,至今仍在使用。
SR—71C是经修改的教练型,只制造了一架。由于SR—71B的2号机失事,根据空军的使用需要,将YF—12A的l号机改装成了此教练型。
在29架SR—71A飞机中,有一架尾部稍有修改的飞机,它就是SR—7lA(BT)。因该机加大了尾梁尺寸,故有人称其为“大尾”(Big Tail)。采用这种大尾梁设计的主要考虑,是为给飞机加装改进的传感器等设备。该机于1976年10月29日首飞。
重新服役和退役
SR—71A还有一种重新服役型。1990年1月25日,SR—71A全部退役以后,除了少数被封存外,大多数都是直飞其永久的归宿地—各大型博物馆或公园,作为一代名机的代表作供游人观赏。然而,在1994年,美国国会批准SR—71重新服役。1995年6月28日,两架经重新修整后的SR—71A重新服役使用,这就是所谓的重新服役型。这两架飞机修整的内容主要是,对机体结构进行了加强,其次是装备了先进的机载设备,如第一代新型合成孔径雷达ASARS—l、技术研究目标照相机TEOC、高清晰度光学纤维照相机、电子信息系统和数据传输装置等。重新服役的1号机是NASA使用的NASA832,1995年6月28日,它率先恢复现役。1995年8月28日,拟重新服役的2号机开始试飞。1997年1月1日,空军提交了使两机处于任务状态的请求报告。
正当美国空军准备将重新服役的SR—7lA用于训练和执行任务时,在美国1998年财政年度的国防预算中,美国政府却没有批准SR—71A的使用经费。于是,现由美国空军第9战略侦察联队第2分遣队使用的两架SR—71A重新服役型,尚未使用一次又将重新退役。
SB—71极其高昂的使用费用,是其将退役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就连国会议员也有人认为它仍然是一架尚无其它飞机可以代替的战略侦察机。在美国空军提交的任务准备状态的请求报告中,曾提出两架重新服役的SR—71A按每月30天计算,每月所需费用为3900万美元的预算。而且,美国空军还计划对其进行现代化改装,如改进它的侦察设备和雷达系统,装备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等,这些都需要极大的投资,所以美国国会未批准这些投资计划。由此看来,6O年代问世的“黑鸟”即将走到其生命的尽头。不过,即使SR—71全部退役,但现在已经变成NASA飞行试验机的“黑鸟”,仍将在科研战线上超期服役




基本技术数据

机长      32.74米
机高      5.64米
翼展      16.95米
空重      27.24吨
最大起飞总量  77.18吨
最大速度    M3.5(高度25000米)
巡航高度    25900米
最大航程    5230千米


<IMG src="http://www.airforceworld.com/others/gfx/sr71_1.jpg" border=1>
SR-71“黑鸟”(BlackBird),美国空军高空高速侦察机。飞行高度达到30000米,最大速度达到3.5倍音速,这称之为“双三”。因此SR-71比现有绝大多数战斗机和防空导弹都要飞得高、飞得快,因此出入敌国领空如入无人之境,在苏联、中国的“枪林弹雨”中都未受到任何实质威胁;在以色列上空侦察以色列核设施时,以军F-4战斗机向它发射了AIM-9“响尾蛇”空空导弹,但是却完全无法追赶上SR-71。
SR-71在1964年12月22日首次试飞,并在1966年1月进入加州比尔(Beale)空军基地的第4200战略侦察联队(后改番号为第9战略侦察联队)服役。1990年1月26日,由于国防预算降低和操作费用高昂 ,美国空军将SR-71退役,但在1995年又编回部队,并于1997年展开飞行任务,1998年SR-71永久退役。
SR-71仍然是世界上最快的飞机,并且保有两项纪录:1976年7月28日当天,一架SR-71创下时速2,193.167哩(3,529.56公里)的速度纪录,以及85,068.997呎(25,929米)的高度纪录,只有前苏联的MiG-25狐蝠式高空拦截机曾经在1977年8月31日达到更高的37,650。它可以在80,000呎(约24公里)的高空,以每小时100,000平方哩(约每秒72平方公里)的速度扫视地表。当SR-71在1990年退役时,其中一架从它出生的加州棕榈谷(Palmdale)的美国空军42号工厂(en:Plant 42),飞到维吉尼亚州香蒂利(Chantilly)国家航太博物馆展示,以平均时速2,124哩(3,418公里),全程只花了68分钟。SR-71也保有在1974年9月1日创下的从纽约到伦敦的纪录:1小时54分56.4秒。(协和式客机飞行同样的路程要3小时20分,而最快的次音速客机波音747则需要7小时。)

SR-71的研制始美空军和洛克西德·马丁公司于1959年开始实施的OXCART计划。该计划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设计一种能够在20000米以上高空进行高速拦截的战斗机。1962年,该计划的第一架试验机A-11(左图)试飞,为了掩人耳目,该机对外宣传时使用YF-12战斗机这一称谓。洛克希德臭鼬鼠工厂的著名飞机设计师凯利·约翰逊(Kelly Johnson)负责该项目。在设计案的发展中,洛克希德的内部编号随著设计变更从A-1一直到A-11,A-11是第一个进行测试飞行的,装上了推力较低的J-75涡轮喷射引擎,因为原本要使用的普惠J-58引擎的开发延误了。当J-58终于抵达大牧场(51区),装上飞机成为第12个构型后,编号也随之变更为A-12,这个编号便持续使用到制造与运作。A-12共建造了18架,其中3架被转用为YF-12,也就是F-12拦截机型的原型机。 经过对A-11及后来加装的火控、武器系统的大量试飞验证,美军认为这一战斗机技术不够成熟,放弃了计划。但A-11的优秀性能使得美军决定将其改进型作为高空高速战略侦察机使用,这就成就了SR-71。而A-11上的火控、武器系统也为后来海军F-14战斗机的研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A-11与后来的SR-71外观上主要的区别是边条与机头雷达罩之间有一个切口,而SR-71则没有。
A-11有两名机组成员:飞行员和武器操作手。相应的SR-71上也有两名成员:飞行员和系统操作手。座舱呈纵列式。由于SR-71的飞行高度和速度都超出人体可承受的范围,两名成员必须穿着全密封的飞行服,看上去外观与宇航员类似。
空军用的侦察机型原本称为R-12。然而在1964年的总统大选,参议员Barry Goldwater持续抨击詹森(Lyndon B. Johnson)总统与新武器研发上落后于苏联,詹森总统决定以高度机密性的A-12计划,及存在的侦察型进行回击。
空军计划将R-12重新编号为RS-71(代表Reconnaissance-Strike,侦察—打击),接续在已有两次试飞的RS-70(XB-70女武神式轰炸机的衍生型)之后。然而,空军参谋长(Air Force Chief of Staff)Curtis LeMay更喜欢SR的编号,也想将RS-70改编号为SR-70,这时给予媒体的新闻稿仍然写著RS-71,造成总统误读飞机编号的传闻。 [1] [2]
计划的公开与新编号使臭鼬鼠工厂与空军中参与计划的人员受到震撼;所有印刷了的维修手册、飞行员手册、训练vufoil、机座和材料都已印上了R-12。依照詹森总统的演说,编号依据指挥官命令变更为SR-71,并立即重新印制29,000份蓝图。
SR-71是第一种成功突破“热障”的实用型喷气式飞机。“热障”是指飞机速度快到一定程度时,与空气摩擦产生大量热量,从而威胁到飞机结构安全的问题。为此机身采用低重量、高强度的钛合金作为结构材料;机翼等重要部位采用了能适应受热膨胀的设计,因为SR-71在高速飞行时,机体长度会因为热胀伸长30多厘米;油箱管道设计巧妙,采用了弹性的箱体,并利用油料的流动来带走高温部位的热量。尽管采用了很多措施,但SR-71在降落地面后,油箱还是会因为机体热胀冷缩而发生一定程度的泄漏。实际上,SR-71起飞时通常只带少量油料,在爬高到巡航高度后再进行空中加油。
SR-71的机身大部份都是钛,而这些钛还是在冷战高峰期从苏联方面得到的,洛克希德用各种可行的伪装方法防止被苏联政府得知这些钛的用途。为了降低成本,他们使用的是可在较低温度软化而较易加工的钛合金,完成的飞机会涂上暗蓝色(趋近黑色),以加强热辐射冷却与高空的伪装效果。
SR-71被设计为具有非常小的雷达反射截面(radar cross-section,RCS),这是早期的隐身设计。然而,这并没有包括高温引擎排气,而那也能反射雷达讯号。讽刺的是,SR-71在联邦航空署(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FAA)的长程雷达上是最大的目标之一,在几百哩外就能追踪。
能够让飞机达到三马赫,又必须提供次音速的气流给引擎,对进气道设计而言是必要的。在两个进气口前端各有一个圆锥形、可移动的进气锥,在地面上或次音速飞行下锁定在最前方的位置。自1.6马赫开始,进气锥会逐渐向后移动,最大到26吋。原始的进气电脑是类比式的设计,依据皮托管静压测量、俯仰、滚转、偏航、攻角等等的输入资料,算出进气锥所需要的前后移动距离。这么做可以将进气锥尖端产生的震波维持在进气口,使气流减速到1.0马赫的震波为止,之后的次音速气流就可以让引擎使用。这个在进气道内进行震波的捕获称为“启动进气”(starting the inlet)。压缩机前方会因而产生巨大的压力。泄气孔和旁通门设置在进气道和引擎舱内,以维持进气压力,使进气道能持续地“启动”。在3.2马赫巡航下,进气压力的增加估计提供了58%的可用推力,压缩机提供了17%,而后燃器提供了25%,这时几乎就是SR-71的最佳设计点。臭鼬鼠工厂的进气系设计师Ben Rich常说压缩机“使进气活跃著”(pumps to keep the inlets alive)。
计划早期的类比式进气电脑并不总是能跟得上立即的飞行变化,若内压力过高,且进气锥处在不正确的位置,震波会突然在进气口前中断,称为“进气未启动”(inlet unstart)。这会使进入压缩机的气流立即停止,推力下降且排气温度开始上升。由于突然失去一半动力造成两边推力大幅度的不对称,进气未启动会造成向一边的狂暴的偏航。SAS、自动飞控和手动控制得与不预期的偏航格斗,但经常造成另一边引擎气流的减少,并造成共振失速(sympathetic stalls),结果是立即地反向偏航,常常也发出巨大的爆声。飞行员与侦察系统官偶尔会经历到他们的压力服头盔撞上座舱罩,直到未启动平息下来的状况。
一种标准的反制之道是让另一边的进气锥移动而造成刻意的未启动,以停止偏航状况,让飞行员能进行再启动,完成后就可以重新加速并爬升到计划的巡航高度。
后来黑鸟换上了新的数位进气电脑,洛克希德的工程师们发展的引擎进气控制软件,能重新捕获漏失的震波,在飞行员感觉到未启动的发生之前就重新点燃引擎。SR-71的机工们有责任精确地调整数以百计的前部空气旁通门,这对控制震波、防止未启动与增强性能有一定的帮助。
由于飞行中的高温与空气阻力,机身镶板可能会掉落,机身也会热膨胀到好几吋,机身的校准必须以高速状态为准。加上缺少能承受高温的燃油密封,专用的JP-7燃油会在跑道上起飞前,以及进行空中加油时发生泄漏。黑鸟得先冲刺以加热机体,然后在起程执行任务前进行空中加油。飞机降落后会有好一段时间没有人能靠近,座舱罩会高达摄氏300度以上。为了承受高温,石棉也被使用在如煞车等处。
背脊是一个独特而有趣的特征。早期的雷达隐身研究认为,平滑且渐缩的外形能将最多的雷达束反射至其它方向。原先的黑鸟并没有背脊,看起来就像个放大版的F-104,但雷达工程师说服了空气动力学专家,增加了一些风洞测试。他们发现背脊可以产生强力的涡流,在接近机身前段会产生大幅度的额外升力,于是就可以减少三角翼的装置角,以获得较高的安定性与较低的高速阻力,还能增加载油量以获得更远的航程。由于强力涡流制造的紊流在高攻角时流过主翼延缓失速,落地速度也可以减低,还可进行高G回转直到引擎熄火。背脊的作用类似近代战斗机用以提升机动力的翼前缘延伸,在风洞测试发现这点后,原本许多早期设计构型中都具有的前翼就不再需要了,这样的设计仍然出现在许多最新型的隐身无人机上,例如黑暗之星、掠食鸟、X-45和X-47等,让它们允许无尾翼设计而兼具安定性与隐身性。
JP-7原本是为了A-12而发展,拥有极高的燃点以避免高温下自燃。JP-7含有碳氟化合物以增加润滑性,氧化剂以使其容易燃烧,甚至还有铯的配方,以对排气的雷达讯号做伪装。这也使得JP-7比苏格兰威士忌还贵,操作SR-71一小时的油费就要24,000到27,000美元,U-2只需要它的三分之一,不过U-2只有四分之一的速度,而且也带不了那麽多的侦察设备。
钛制蒙皮的研究显示,在逐次像是退火一般的剧烈加热中,材质会逐渐强化。
主翼内侧蒙皮的主要部份其实是皱纹状的。热膨胀会使平滑的蒙皮撕裂或卷曲,而将蒙皮做出皱折让它能向垂直方向伸展,避免应力过强,同时也增强纵向强度。不过空气动力专家指责工程师是试图让一架20年代的福特三引擎飞机(因其皱纹状的铝制蒙皮而闻名)飞到三马赫。
黑鸟使用的J-58发动机是唯一可以持续使用后燃器的军用发动机,当飞行速度愈高的时候,发动机的效率也随之提升。每一具J-58能够产生32,500磅(145 千牛顿)的静推力。一般喷射发动机无法持续使用后燃器,而且效率在高速时会下降。
J-58另外一项特点就是他可以算是混合喷射发动机:他是在一具冲压发动机内部再加上一具涡轮喷射发动机。进入发动机的空气先是被震波锥压缩(同时气流温度也会上升),接下来气流被分成两道: 一部分进入压缩风扇(核心气流),其余的经由旁通管直接进入后燃器(旁通气流)。通过压缩风扇的气流会进一部的压缩(同时温度也进一步的上升),燃料与压缩器留在燃烧室混合燃烧,这时候气体温度达到整个阶段的最高温,仅仅略低于涡轮叶片开始软化的温度。在通过涡轮段之后(温度稍微下降),核心与旁通气留在此会合一同进入后燃器。但是当黑鸟于高速飞行时,通过震波锥压虽的核心气流温度会高出许多,而这时候气流尚未经过压缩和燃烧段,过高的温度使得喷入燃烧室的燃料量必须减小,以免接在后面的涡轮叶片会因为高温而溶化。当速度接近3马赫的范围时,通过震波锥与压缩段的气流具有的温度已经非常高,这时候没有任何燃料会与核心气流混合,这意味著通过压缩,燃烧和涡轮段的核心气流实际并未提供任何推力,黑鸟仅仅依靠后燃器产生的推力来飞行。利用震波锥的压缩效果,这时候发动机转变成为冲压发动机的型态。没有其他飞机是以这样的方式来运作。通常可以想像这是一具冲压发动机内部还有一具喷射发动机。低速时,喷射发动机(核心部分)与冲压发动机(旁通气流与后燃器混合)共同作用,飞行速度提高时,喷射发动机虽然还是位于冲压发动机的进气通道内,可是已经形同停止工作(这也同时显示涡轮叶片的高温忍耐程度是以多少燃料可以燃烧来决定,同时这也决定这一具发动机最大输出推力有多少)。
SR-71上装有先进的电子和光学侦察设备,但都处于绝对保密的状态,外界了解甚少。但通过对其飞行速度和光学照相机的分析,据信一小时内它能完成对面积达324000平方千米的地区的光学摄影侦察任务。形象的说,它只需要6分钟就可以拍摄得到覆盖整个意大利的高清晰度照片。其光学镜头的性能超乎一般的想象,但分辨率高度保密。为了避免飞机向前飞行引起的误差(即使是快门闪动的一瞬间,SR-71也会向前运动距离也相当长。),侦察照相机均装在导轨上,摄影时向后运动,使得相机相对于地面静止。
最上图中的SR-71是唯一一架SR-71教练机,外号“钛鹅”。教官坐在后舱,因此后舱比前舱高出一截,使教官拥有良好视线,有利于观察周围环境。下图是一架SR-71在降落,放出了一朵巨大的橙色减速伞。

由于SR-71的任务往往是进行远程战略侦察,因此空中加油也成为了它的家常便饭。当然,SR-71本身的续航能力也相当不错。在冷战时期,SR-71经常飞行的路线包括:日本冲绳岛嘉手纳基地——北朝鲜;土耳其——苏联高加索地区;菲律宾——中国兰州。由于维护费用过高,SR-71在80年代末退役,转给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作高空高速科研研究用途,因此可以看到垂尾上有NASA字样。但在海湾战争中部分SR-71曾重新服役。

下图是一架“钛鹅”在起飞,发动机喷出脉冲状的高温喷气,边条和翼尖拉出了白色的气流漩涡。SR-71采用了普惠公司的J-58轴流式发动机,带有后加力燃烧室,单台最大推力14460千牛。目前多数喷气式飞机都采用涡轮风扇发动机,SR-71这一特异之处是考虑到轴流式发动机在高速飞行时性能较为优异。发动机进气口的前端有一个可自由调节的激波锥,以适应不同速度飞行时对进气的不同要求。

外形尺寸
   翼展        16.95米
   机长        32.74米
   机高        5.64米
   机翼面积      167.23米2
   主轮距       约5.18米
   前主轮距      约10.36米
重量及载荷
   空重        3350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    635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    77110千克
   燃油重量      36300千克
性能数据
   装两台JT11D-20B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静推力   102.2千牛(10430公斤)
   加力推力                    144.5千牛(14740公斤)
   最大平飞速度(高度24000米)           M3.2
   巡航速度(高度21000米)             M3.0
   侦察高度      24000米
   实用升限      26600米
   典型作战半径    1930公里
   航程(高度24000米M3.0巡航,不空中加油)     4800公里
   主要任务载荷包括侦察照相机、红外和电子探测器、AN/APQ-73合成孔径侧视雷达等。
[ 此贴被知风草在2008-06-22 17:27重新编辑 ]
离线知风草

发帖
2571
能量块
1440
经验值
80374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08-06-22
特别鸣谢:米高扬
本资料均来自百度百科,如有附图,请自行查看
离线米高扬

发帖
746
能量块
27630
经验值
23145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08-06-22
辛苦你了!幻影老大,这帖子能否置顶呢?
离线玉菜临风
发帖
42
能量块
10
经验值
840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08-06-22
辛苦了!配图就更好了!
离线四大金刚

发帖
285
能量块
7440
经验值
7276
贡献值
54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08-06-22
就是,配个图也不难嘛
http://blog.sina.com.cn/shajia1110
离线知风草

发帖
2571
能量块
1440
经验值
80374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08-06-22
图以配好,文中附图请见百度百科
PS:刷一次网页超~~~~~~~~~~~~~~~~~~~~~~~~~~~~~~~~~~~~慢的说,累死我了
离线蜘蛛bobo

发帖
2571
能量块
57000
经验值
82615
贡献值
4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08-06-22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发帖
3812
能量块
130
经验值
79301
贡献值
89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08-06-22
很详细,辛苦了,慢慢看

http://shop.paipai.com/383464811
http://shop33128664.taobao.com/
让头发飘起来的地方~
离线超神仁莱

发帖
1400
能量块
42958
经验值
43254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08-06-22
楼主辛苦了,介绍得已经很详细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